第232页

申金带着人找了三日,终于还是在下游的芦苇丛中找到了那个落水的民工。

尸首被抬回去安葬,丛白将他这段时间应得的粮食和银钱都算清楚,连带着府衙给的抚恤金一块儿送到了村里。

等见他家中只有白发苍苍的老娘和一个不到七岁的孩子,心底也是叹息。

老妇人抱着孙子大哭,等看见那些银子哭得越发厉害。

丛白回来,叹气道:“没想到他家是这样的场景。”

又道:“下官打听过,那人家贫,听说此次徭役不但能吃饱,结束只能每个人还能得一两银子带回家,才主动报了名。”

“他是个孝顺的,又疼孩子,总是把自己的口粮省下来捎回家去,那日干活的时候才会眼前一黑,直接摔进了河里没能起来。”

紫金莲日进千金,有钱之后,赵云安对服徭役的分外大方,不但能吃饱还有补贴,所以过了春耕农忙,不少附近的百姓自愿参加。

人多了,工程便能加快,所以在银子凑手的情况下,赵云安愿意接收自愿报名的百姓。

这次出事的人也是其中之一。

赵云安听了,忍不住叹了口气,没想到会是这样。

那人定是想节省一些口粮,拿回家让老娘和儿子吃饱一些,却不料因此断送了性命。

“即使有抚恤金,一个老妇人和一个孩子,将来日子也是难过。”

赵云安便道:“你再跑一趟去问问那老妇人,愿不愿意带着孩子来府衙帮忙,到时候每月能有月钱,也能将孩子养大成人。”

反□□内也需要洒扫的婆子,多一个人,少一个人都无碍。

丛白一听就笑:“大人,下官擅自做主,已经将人带回家了。”

“她年纪大了,干不了重活,不过洒扫也还能干,那孩子也是个听话的,等再大一些能撑起门户了,再问他们是愿意留在丛家,亦或者回去村子里。”

见他做得十分妥帖,赵云安笑着夸道:“丛大人不愧是本官的左膀右臂,想得周到。”

丛白笑道:“其实下官也有私心,若是放他们在村里,日子就了过得艰难,难免会被人说道,到时候坏了大人的清誉。”

他们都知道那人的死是意外,官服绝对没有亏待,可挡不住人心难测。

如此一来,倒是也妥当。

赵云安问心无愧,却不知京城那边,却有人以此为借口,试图攻讦。

朝堂之上

“启禀陛下,微臣要弹劾漳州知府,青州营团练副使赵云安,搀行夺市,长年累月驱使青州营军士为民工;虐使工卒,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只为修缮玉璋湖,以事游玩。”

赵云衢眉头一皱,看向弹劾的御史。

“秦大人此言差矣。”

“陛下,漳州知府既然身兼青州营团练副使,便有管理统筹青州营之权,青州营襄助疏浚玉璋湖一事,当地指挥使早已上报,是圣上亲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