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页

申金听见了,但也并没有反驳,因为他心底也这么想。

就说青州营的那位指挥使大人,来到青州之后只顾着吃喝玩乐,倒是在青州府内养了十八房小妾。

他们见指挥使的次数,两只手指头都能数得清。

但那又能怎么样,人家是皇帝亲信,皇后娘娘的娘家人,小太子的舅家人,位高权重,压根不是他们能够撼动的。

如果赵大人是他们的指挥使就好了,申金忍不住一次次这么想。

送走了青州营的人,赵云安只觉得玉璋湖一带都冷清了不少。

但是很快,漳州府又变得热闹起来。

运河畅通之后,商贾们敏锐的发现漳州府是个好地方,紫金莲的价值不提,连其他的风土特产也比青州便宜一些。

以前要多走三日,还得转陆路,又麻烦又折腾,商贾们便不太乐意。

现在漳州府有紫金莲这个宝贝,从青州过来更是只要再加一日的水路,很快漳州码头就变得热闹起来。

就如赵云安猜测的那样,人多了,码头的铺子很快一间间租赁了出去。开客栈的,吃食的,杂货的,当地土产的,还有人直接干起来劳力行,专门从漳州府本地雇人,来做码头的劳力生意。

一切都欣欣向荣。

天濛濛亮的时候,码头上便有了动静,袅袅炊烟升起,平静的街道很快变得热闹起来。

卖吃食的店铺总是最早开张,小贩们热络的推销自己的商品,你来我往的讨价还价,交织成独属于码头的乐曲。

赵云安很是喜欢这具有烟火气息的场景。

难得这一日休沐,他便带着金氏和赵妤来码头玩。

金氏来到漳州府之后,出门的次数也多了,主要是她不想出门,可赵云安每每得空就要拉着他们出去。

次数多了,金氏也不再拘谨,反倒是每次都盼着。

这会儿也是,她瞧着码头就咋舌:“短短两个月时间,竟是这么热闹了。”

码头建成到现在,金氏还是头一次过来,她没见过这片地方滩涂地的场景,只感叹如今的繁华。

赵云安笑道:“以后会更加热闹。”

说着,熟门熟路的拉着金氏去一个摊位坐下:“老板,每样来一份。”

金氏看着那小摊位有些犹豫,赵云安却熟练的用袖子擦了擦,招呼他们坐下。

赵妤已经跑过去,金氏只能瞪了眼儿子,也勉强坐下了。

“娘,放心,东西都是干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