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开始,赵云安便更忙了,整日也不在府衙带着,反倒是到处走。
一段时间下来,秋收的场景看了不少,原本白皙的皮肤也成了小麦色。
这一日,赵云安照旧带着常顺和马贵视察,见稻田丰收心底也高兴。
百姓们被晒得满头大汗,脸上却依旧是兴奋的笑脸。
丛白从地里起来,禀告道:“大人,按照这个进度,最多再过五日,这边的稻田就全部收割完毕了。”
赵云安点了点头,又道:“你看着一些,今年夏季干旱,秋天到现在也一直少雨,就怕到了收割的季节下大雨。”
到时候一场暴雨下来,稻子直接坏在了地里,就像是他院试那一年的云州。
丛白应下:“属下已经再三催促各地的里正和村长,言明按照收割的快慢,到时候府衙会另有奖赏,他们一个个都顾着劲儿想拿第一。”
这也是赵云安定下的计策。
毕竟提前一些时间收割,会影响到最后的收成。
赵云安集合漳州府会看气象的老人,按照推测都觉得越是往后,下暴雨的概率越大。
为了避免颗粒无收,赵云安才会力排众议,用各种办法鼓励百姓们提前收割。
如此,他也是担着很大的风险,若是到时候不下雨,少不得要被百姓们埋怨,指不定还得吃一顿排头。
赵云安笑了一声,又叹气道:“本官又盼着他们对,又盼着他们错。”
丛白看了他一眼,笑道:“大人一心为民,百姓们都知道的。”
若非赵云安官声极好,百姓们从心底信他服他,又怎么会听从命令,提前收割呢?
赵云安拍了拍这下属,因为在外的时候更多,丛白已经晒得快成焦炭了。
“最近你也累了,等事情了结,本官重重有赏。”
丛白笑起来,露出一口大白牙:“能为百姓办点事,属下心底高兴,回家饭都多吃两碗。”
这话逗得赵云安哈哈大笑,暗道每天干活多了,累了,回家可不得多吃两碗饭。
他挺直腰杆站在稻田旁,瞧着一轮轮稻田被收割,心底也安心不少。
想了想,又问:“青州的白知府可有回信了?”
马贵低声道:“白知府那边回了信,说他自有主张,还说——大人年幼,不必杞人忧天。”
常顺脸上满是气愤:“大人好心好意提醒,他不听就罢了,居然还回信嘲讽。”
赵云安倒是并不生气。
这两年青州的秋收也不好,今年也是如此,若是提前收割又要折损一部分,白知府自然是不肯的。
“幸亏周团练听得人劝。”
青州营也有屯田,赵云安一封信过去,那边立刻有了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