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那时候大魏摇摇欲坠,北疆战乱不停,赵云升夫妇还死在了路上。
太多的事情,以至于赵云安分身乏术,见赵云衢的身体慢慢好起来便并未过多关注。
现在想来,也许赵云衢那个时候便身体不好,只是自己忍耐,怕给他们添麻烦。
而当时府中的李大夫,偏偏不擅长这种病症。
别人不知道,有些事情身为母亲的刘氏,肯定是有些察觉的。
赵云安依旧有些不敢相信。
赵云衢是赵家的嫡长子,在永昌伯府的时候,他一直是刘氏最为疼爱的儿子,相比起天生反骨不听话,不爱读书反倒是习武的老三,刘氏自然更喜欢长子。
在永昌伯府的时候,赵云安依稀记得大伯母看向大哥的眼神,那是引以为傲的慈爱。
人变得怎么会这么快?
大哥还在,皇后想的不是他的身体,而是转向另一个儿子,甚至“未雨绸缪”,打算养育拉拢未来的皇长孙吗。
赵云安心底一阵阵发凉,为大哥不值。
下一刻,他却听见一道声音。
皇帝盯着他,问:“安儿,朕最后问你一次,你可愿过继?”
第156章 抉择
“衢儿是朕头一个儿子,他出生的时候身体就不好,是好不容易才养大的。”
皇帝陷入了回忆,生育这头一个儿子的时候,他还年轻,二弟都还活着,他们夫妻那时候感情正浓,对这孩子寄予厚望。
至今他还记得衢儿出生那一日下了好大的雨,刘氏在屋里头喊疼,他在外头心急如焚。
衢儿是早产,刚出生的时候瘦的像一只小猫崽,那时候他生怕这孩子养不活。
赵老夫人也跟着担心,甚至不顾自己的身体,一步一跪,从大佛寺求来耄耋玉,希望这孩子能够平平安安的长大。
皇帝自己都觉得,花在这孩子身上的精力,比后头所有的子女加起来都要多。
幸而衢儿慢慢长大,身体越来越好,看着他读书识字,成家立业,生育了自己的子女,皇帝觉得身体弱一点就弱一点,也无大碍。
正当他松了口气时,太医却带来悲痛欲绝的消息。
白发人送黑发人,皇帝曾亲眼目睹赵老夫人的悲痛,如今落到自己身上,才知道那种痛彻心扉,无人可以排解。
但这不只是他的儿子,同时也是大魏的太子,未来的继承人。
皇帝悲痛的同时,却不得不去考虑太子若过世,会给风雨飘摇中的大魏带来什么影响。
更可怕的是,他膝下几个孩子,除了太子之外,无人可以担当大任。
“老三的性子粗莽,为将为臣尚可,若为君王却不当。”
皇帝苦笑道:“如今有朕跟太子压着,劝着,他尚且憋不住脾气,更别提以后。”
“朕也曾问过他,老三很有自知之明,从未想过荣登大宝。”
赵云安微微垂眸,三哥在这当头离开京城,显然也是真的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