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页

路春波和郑郁林的父亲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后来郑郁林接管集团之后,他也一直与郑郁林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并在郑郁林事业刚起步的时候,给予了很关键的帮助。

因此,郑郁林和他的关系,除了合作伙伴,更像叔侄,十分亲近。

路春波给他打电话约钓鱼的时候,郑郁林便没有多想,爽快的答应了。

及至到了当天早上,郑郁林的车已经快开到目的地,路春波的电话又打了进来。

电话里,路春波先是寒暄了几句,接着便说,“郁林,今天聚会,不止咱们两个,还有一位,你也认识。”

郑郁林略一想,便有了预判。

他沉默片刻,问,“是不是霍建东?”

电话对面,路春波“哈哈”大笑,说,“郁林,果然是你啊,什么也瞒不过你去。”

郑郁林笑了笑,说,“路叔,如果换了别人,我恐怕会立即调头,不去赴约。但,既然您出面,我便去吧。”

路春波便趁机劝道,“郁林,帝都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咱们这个圈子,低头不见抬头见,最好还是不要太较真。旁的话,叔也不说了,你肯定有自己的处理办法。”

郑郁林在电话里谢了对方,不管怎么说,路春波能从中调停,肯费这个心力,就十分难得。

而,其实,眼下,他和霍建东也正需要这样一个机会,各退一步,下个台阶。

毕竟,与人为敌,非常耗费精神,斗来斗去的,浪费多少资源?

这么想着,郑郁林已经到了目的地。

几人约好的钓鱼地点正是霍建东在郊外建得一个专业钓友俱乐部。

千亩鱼塘,放养着各种淡水鱼,最大得青鱼能长到一米五,体重超过八十斤。

因为环境优美,设施齐备,鱼类资源丰富,成为远近闻名得钓鱼爱好者的圣地。

郑郁林并不痴迷钓鱼,但也还算喜欢,主要钓鱼是圈子里的主要社交方式之一,为了工作,他潜心琢磨了几年,钓鱼技术相当不错,还在几个国内的钓鱼比赛中得过名次。

这也是霍建东想约他钓鱼的原因。

都说投其所好,他打听到了郑郁林有这个特长,刚好路春波也十分喜欢,而他自己又有绝佳的场地,正是天时地利,至于能否与郑郁林和解,但看能不能人和了。

郑郁林的宿营车开到鱼塘旁边的时候,路春波和霍建东已经支好了鱼竿,打好了窝子,就等他来。

一见郑郁林穿着一身白色的钓服,戴了一顶鸭舌帽,拎着渔具包从车上走下来,霍建东立即给服务人员使眼色,让上前接东西。

可服务员刚到跟前,郑郁林便挡了一下,“我自己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