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

见他只是低头翻本子,并不讲话,贺鹏有些心急。

这个剧本是他刚大学毕业,才入电影制片厂的时候遇见的第一个剧本。

这个剧本,初见就让他惊为天人,可惜的是,这么多年,他带着这个本子,找了无数投资人,制片方,都没人愿意投拍。

原因倒是不难理解,这个故事的总体基调是悲剧,投资又过于宏大,并不是市场上喜闻乐见的题材,小制片公司不敢投,怕亏本,大制片公司瞧不上,因为跟它相比,有更多可以冲奖的本子可供选择,不一定非得去拍这种具有争议的年代历史剧。

更何况,贺鹏只是个拍电视剧的导演,他想转行去拍电影,谁敢花几个亿去让他冒这个风险?

现在,摆在郑郁林面前的,也是一样的难题。

本子是好本子,但这只是从艺术层面上来评价,如果从投资层面,风险就太大了,而对于贺鹏,郑郁林自觉了解的还不够深入,对他的业务能力也不十分信任。

他的犹豫也是情理之中的。

但贺鹏能把这个珍藏多年的本子借给他,就是对郑郁林十足的认可,郑郁林感觉自己不能辜负对方这份美意。

于是,他站起身,将剧本妥善的放进一个档案袋子里,然后转身对贺鹏说,“贺导,感谢您对东林的信任,这本子我会好好拜读,随后,我们再见面讨论交流。”

能得到郑郁林如此的尊重,贺鹏一时感动的有些动了真性情,再握住对方的手时,身体都有点抖。

郑郁林将自己的私人号码推给了贺鹏,两人加了联系方式,并约定下次一起小酌品评剧本。

等从导演办公室出来的时候,贺鹏又是亲自送他,一副惜别老友的模样。

而剧组上下,几十双眼睛都在看着他们,郑郁林一回头,发现了众人的注目礼,马上笑了笑,礼貌的说,“有劳各位了。”

接着又吩咐刚才就等在门口的刘助理,说,“既然来了餐厅,就都是客人,这段日子大家辛苦,你去安排些慰问品。”

刘助理忙应下,刚要转身下楼,又被郑郁林叫住,吩咐说,“给餐厅的全体工作人员也都带一份,我这个‘老板夫’总不好空手登门。”

一席话,说的就站在附近的几个服务员眉开眼笑的,禁不住窃窃私语,赞“老板夫”真是人靓又大方,老板真是好命。

郑郁林听到了,笑着纠正说,“不是你们老板命好,是我命好,她只是眼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