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他们今天晚饭吃得早,吃完天还没暗,两人打了伞出门,走到镇上,又买了一些现成的食物和日用。

这会儿天气冷,也不怕东西放坏,就尽可能多买一些。不过毕竟是两个人的用度,比起那些车队商行,他们买的量一点都不打眼。

竺年不用看小地图,就能注意到集镇上散落的一些红点。

红三提着东西,打着伞:“一会儿放完东西,您自去厨房忙活,我去理个头。”

深谙他的理头是什么意思,竺年没反对:“悠着点。”

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纷争。羊尾驿距离官府的管辖范围太远。

一个权力真空的地方,官府不进来,自然有其他势力进来。

竺年回去后,在做干粮的间隙,写了一封信,交给驿丞,让他寄去汾州。

信很厚,都是他一路上见到的事情,后面有一些粗浅的办法,不知道是否能够行之有效。不算什么正经建议之类的,毕竟他也就走了这么一趟,对于各方面的了解并不深入。

驿丞郑重去把信放好:“明天一早,我就去送。”

直接往汾州送,也不知道这两个年轻人究竟是什么来头。

能够住驿站的,都是有官家身份的人。加上出行的花费和安全方面的考虑,能够走越远的人,大致上实力就越强。

驿丞看得出两个小年轻都是练家子,剩下的不敢多问,继续帮竺年打下手。

“看天气吧。要是明天天气不好,晚些时日送也没什么,不着急。”交作业,不是什么重要公文。

驿丞还是不敢怠慢,又把注意力放在竺年做饭的动作上。

驿丞是会做饭的。根据规定,官员在驿站休息,驿站需要提供饭食,标准各有不同。

羊尾驿常年没有什么人来,大部分时间都是驿丞一个人,有点兴趣就是给自己做点饭食。

竺年就给他解释做饭的各种细节,教他发豆芽。豆制品来不及现做,就写了方子下来。

驿丞见他烙饼,问了问数量,出去一趟,带回来许多还算新鲜的韭菜。

宿州已经冷下来了,新鲜韭菜得有关系才能买得到。

于是第二天一早出发的时候,竺年的背包里除了羊肉饼之外,还多了许多韭菜鸡蛋饼。

从这里进山,驴子也没法走,只能步行。

刚开始有药农山民踩出来的路径,路径非常杂乱,有当地的向导已经早早守在路边,开出不菲的价码:“两位小哥儿,我们都是住在山里头的,对里头的路可熟悉。您要采什么都能给您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