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他确定要找竺年,才着意了解了一下,知道这一片还挺大的。
本来以为就是几个相邻的坊,和城里差不多,但等真的走进来之后,他才发觉和坊还是有一些不同的。
这里就像是一个坊,但是多了几片大小不一的园子夹杂在里面。
家家门前有可供车马行走的道路,也有不乏曲径通幽的小径,有池塘,有流水。虽然少了些亭台楼阁叠山垒石,却也有另一种趣味。
“大部分都是梨树,瞧着倒是都成活了,就是还没结果,也不知道明年收成怎么样?”竺年就指着光秃秃的树干,给他讲这是什么品种,那是什么品种。
宴瑞就努力想通过长得一模一样的树干上,分辨出品种来,好半天才发现自己上当:“年哥别闹我了!”
“哈哈哈。”竺年小半天,“等开春了,再来看梨花。雪白一片,一定很好看。”
“花有什么好看的,我又不是小娘。”少年郎抬着下巴,马上又低下来,“我、我带着我媳妇儿来。”又惹得竺年一通笑。
逛了一圈梨园精舍,竺年又带他去外面逛了一圈。
沃水码头由来已久,原本就有一些在这里做力士和做小买卖的人。
只是那时候水运不怎么重视,基本看不到大宗货物走这里,往来的都是一些京畿到京城的客船。
宴瑞可不知道码头这里的前世今生,只觉得眼前地面平整,周边商铺林立,人们往来秩序井然。周围还十分干净,一点都不像是他印象中的野地。
“这是一号码头的配套,将来二号、三号……一直到最后一号,都得有这些。”竺年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不定以后就是你们几个来造剩下的码头了。”
宴瑞或许在来之前听到人这么说会觉得当仁不让,在亲眼见到之后,他就觉出自己的不足来,赶紧说道:“年哥说哪儿的话,我们几个小子,哪里有这本事?”
这还只是一个码头配套的集,真正的码头可比这个集要大得多,也复杂得多。
他忽然有种恍然,怪不得他们的课业只能得六分。
他们确实亲眼见了坪阳县受灾的百姓,但是这些百姓受灾前怎么生活的,需要补助到什么程度才算是合适,受灾群众一共有多少户,每户有多少人,分别又是多少男女老幼,有无疾病等等,他们全都不知道。
只是凭着简单的印象,就写了这么一份东西,还想着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兴冲冲拿来想在竺年这里得个高分,他们简直不知道天高地厚。
“哎,怎么站着不动了?”竺年蹲在一个鱼摊前,“三郎,过来我教你认鱼。”又对鱼摊老板说道,“你这不行,又不是人人都会杀鱼,你得帮着杀好,还得告诉他们怎么做好吃。”
宴瑞快步走过来,看着年纪比他还小的瘦巴巴的鱼摊老板凶巴巴地和竺年斗气:“别人我都给杀,您就不了!老规矩,小的十文一盆,大的十文一条,您赶紧买了就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