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页

姚意在读书方面确实少了一根筋,但人不傻,当下就明白过来自己的作用:“臣遵旨。”

姜戈要体察民情,肯定不能摆出皇子的架势,最好就是个普通小孩儿的样子,但又要保证安全。而且以姜戈所受的教育,让他一下子扮做普通人家的小孩儿,那也不像。

他这个略有身份地位,又在梨园小筑生活了小半年,对周围的环境十分熟悉的人,就是一个很好的借口,到时候只要说姜戈是亲戚家的孩子就行。

亲戚家的孩子来他家玩耍,偶尔住上几天,谁家不这样呢?

京城里发生的事情,竺年不能说全知道,但是一号码头发生的事情,他就很清楚了。

借着这一次公开招聘,他把不少人光明正大地安插了进来。

真以为不当官吏,他就没本事施展拳脚了吗?

竺年手上捧着京城送来的新戏文,和尉迟兰两个像两个资深票友一样来回唱了几句词,还你来我往地比划了两下。

两人相貌好看,身形姿态都好,这么几下就把人的目光吸引过去,着实好看。

但是,再怎么好看:“年哥,您就不能认真干活吗?”

二皇子热得一头汗,在沃水边的临时工棚里,看着在那儿唱戏的两位兄长,再看看刚从外面进来已经晒成黑皮的弟弟,十分不满。

竺年还没说话,三皇子先说道:“二哥,你还是把衣服换了吧,这大热天的。”

沃州这两年的天气,是大寒大暑。

今年也不例外。

沃州本来就比京城要热,京城现在才刚开始热起来,沃州已经热得像个蒸笼一样了。

现在工地上匠人们只能早晚做活,避开正午最热的时间段。

所有人要不光着膀子,要不就穿着一身短袖中裤,十分具有南泉风情。

这身工作服还是竺年画了图,尉迟兰亲自修改而成。衣服扎实耐用,虽然乍一看确实别扭,但看习惯了就觉得还挺顺眼的。

这种款式的衣服,又着实适合干活,没过多久,沃州就开始流行起来,又沿着沃水传递开去。

礼部有人为了这个事情,还参了本,说是败坏风俗。

然后这位礼部的官员就被罚去在码头干了两天苦力,又去郊县的庄子干了两天农活,之后他就闭上了嘴。

什么风俗不风俗的,都抵不过一个字——热。

于是这个夏天,京城开始流行起了南泉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