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他增加亿点点细节,整幅原本看上去十分正常的画作,突然变得阴间起来。
画作上的人物乍一看面色白皙脸色红润,每一个都表情生动活泼;但细看却像是在这张脸下还藏着一张脸色青白,表情呆板的脸皮,像是纸扎店里的纸人。
街道晕出一道淡色的影子,似乎是因为阳光的光线原因,瞧着却像是阴阳两界交叠,说不清是死人闯入阳间,还是活人误入地府。
“嘶——”
见过这幅画的人,无一不倒抽一口冷气,比冰盆还消暑降温。
好在尉迟兰的画作完成后,竺年已经完成了二号大码头这边的前期工作,带上人去考察沿线一些小码头的选址。
尉迟兰自然是跟着他走的。
他挂职在兵部,这边又没有什么具体事情可以给他做,纯粹是随行家属,想干嘛就干嘛,每天悠闲得不得了,还和沃州当地的文人墨客产生了一些交往。
竺年带着人干活,他就带着人到处游玩,顺便把京城那边盛行的话本、戏曲,包括他那个周边店伊人也全都搬了过来。
沃州这边本来就文风鼎盛。现在一群原本官员不能或者不屑于给姜国做官,闲着没事就消遣起这些来。
京城那边怎么流行的,现在沃州这边照样也流行。
张知府觉得不错。这些文人写话本唱戏作画,总比天天针砭时弊来得强。
一晃眼夏天过去,竺年留下了一本码头建造的小手册,就带着尉迟兰重新回了京城,都不用姜卓催促。
倒是被留下的两位皇子,像是失了主心骨,完全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够胜任监工的工作。
但是他们也不能回去。
按照工部的意思,这边的主管官员起码得五品。然而目前熟悉码头工地各方面事务的官员,一方面除了竺年之外没有全才,另一方面品级太低,破格擢升都没升这么快的。现在皇子坐镇正好解决了这个矛盾。
皇子的地位足够高,各方面沟通也没人敢不卖给他们面子。
底下的人还是照样干活,干得好,考评过了,自然能够按照正常速度得以提升。至于他们能力到了之后,能不能够升到五品,这还得两说。
回到京城述职的竺年,就当不知道这些人背后的小算盘。
按照姜卓的要求,往小叔叔姜崇的户部转了一圈,又揪出一些瞧着不对劲的账目,让大叔叔发落了一批官员。
他们在宫中吃了一顿接风宴,没过多久又吃了一顿送行宴,包袱一卷,去了沃水北部,赶在冬季来临之前,把新的码头宿舍区建造好。
等外面飘起雪花的时候,被挂上“银城”牌子的高墙内,家家户户烧着暖暖的炕,吃着热热的锅子,有上面发的羊肉,还有宿舍提前竣工赏赐的葡萄酒。
官吏们分配的房子要比匠人们稍微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