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页

农院是包含在大梁整个教育体系内的。由于大梁面积广袤,各种地形气候差距甚远,各地都有农院,研究适合本地种植的作物,以及改进作物的产量和其它抗病、抗虫、抗旱涝之类的性状。除了种植业,自然也包括了畜牧业和渔业。

另外农院还有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改进农业生产工具。

农业始终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钱,不能吃,不能穿。

种出来的东西,能吃,加工之后能穿。

竺年以前在南泉的时候,就喜欢往码头跑,现在手头的权力越大,就越发重视边境贸易。

尉迟兰问:“农院应该还没放假吧?”他们这次提前了几天来,年节还没开始。

不过农院难说,秋收过后一般没什么事情,说不定见不到什么了。

教育这一块,罗英更清楚:“没有。有些已经放假了,不过大部分人都还在。你以前在银城弄的暖棚,他们现在弄得差不多了。”她拍拍竺瀚的手,“年前你多赏赐些,把他们的嘴连同他们老祖宗的嘴一起给堵上。”

过年要祭祖的嘛。

玻璃大棚在竺年看来是很正常的东西,就和开山修路一样普通,听了就皱眉:“怎么?他们参这个?闲得慌吗?”

尉迟兰眯着眼睛一口茶一口点心:“大概是觉得暖棚造价太贵了吧。”

竺年看着宫里头全部换了玻璃的窗户:“能有多贵?不是都降价了嘛。有新鲜菜不吃,非得吃腌菜?什么毛病。”

“咳。”

全家除了竺年,同时干咳了一声。

宋果果左右看看,也跟风假咳了一声:“咳嗨~”

这几个常年打仗,军中平时在驻地还好,要是在外行军,很少能够吃到新鲜的蔬菜和肉类。各种酱菜、腌菜,不仅仅是味道好,而且是主要的盐分的来源。长年累月的,他们的口味就比较重。

宋婉倒不是这个问题。她是岁数大了,口味清淡的话,吃着更加没味道。

御膳房倒是每次都给她准备清淡口,无奈老太太会自己出门逛街买酱菜。她自己买的,别人也不能拦着不让。她就每顿吃饭的时候,往饭菜里加一点。

时间长了,御膳房干脆自己给老太太做。

竺年简直气不打一处来,这股子气性一直维持到农院,看到暖棚里一盘盘立体种植的鲜嫩菜苗,才算是平顺下去。

农院建在京县。

不过比起京县县城,倒是距离京城更近一点。

位置在京城的北面。那边人少,多山陵,土地相对贫瘠,算是京城附近难得地价比较低的地方。

搞研究倒是不错,很清净。

虽然多山陵,也不全是山陵,建农院的地方是足够的。

东风书院也准备在这里开个专门研究农业器械的分院,已经选好了址,等年后就动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