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页

刚才那一声雷实在太响了,竺年的脑子有点懵,从尉迟兰怀里抬起头来,样子很难保持严肃,说话的时候带了点鼻音:“吩咐下去,别站在有水的地方和树下之类的地方。”

“是!”宫人响亮地回答,马上去照做。

尉迟兰让内侍把灯点了:“着凉了?要不让太医来看看?”

“没有。你刚才……撞到我鼻子了。”尉迟兰一把拉得太猛,反应只是稍慢的他就这么一头撞上硬邦邦的胸口。

上都夏无酷暑,气候和黑荥关接近,让这位西北汉子没了每年苦夏的煎熬,身形愈发强壮。肉比骨头还硬。

尉迟兰仔细检查了一下,发现确实没什么问题,才接续刚才的话题:“你都让人演习过这么多次了,没什么问题的。”

“演习是演习,实际碰到了是另外一回事。”竺年走到廊下看着今年春天头一场像模像样的大雨,没站一会儿,天空中又划过一道闪电。

“知道应对,比完全不知道要强多了。”尉迟兰担心他受凉,干脆拉着他回寝宫,“你不是印了许多小人书嘛。”

尉迟兰最早的时候,在峪州军营那边,就看到了差不多的东西,不过内容都是一些农业和医疗卫生方面。

竺年当太子之后,就主持了关于遇到特殊险情,应该怎么躲避灾难之类的小人书。

对比新朝建立之后的各种大事,几本小人书小得都不起眼,却随着各级新任官员和铺开的各类学校宣传了出去。

竺年最近在搞这方面的新版,原先的小人书太过简陋,图画表达有些地方不够清晰,于是通过邸报和《新鲜事》两份报纸,对天下的画师进行了征稿。

尉迟兰作为推行政策的主导人之一,以及目前顶尖的画师之一,抽空认认真真画了三版,结果全都没有被选中。

挑选用谁的画作,不是竺年或者竺瀚来定,而是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各个人群和不同的地区,给人看这些小人书,选择出表达意思最明确的。

毕竟这东西是要普及给大众,意思准确是最重要的。另外一点就是线条尽量简单,这样印刷成本会低很多。

黄大姑娘不愧是有家学渊源的大家之后,最终选定的画稿里,她一个人就占了半壁江山。构图中有些还采用了尉迟兰惯用的透视法。

尉迟兰嘴上不说,心里面对自己的画技还是很自得的。这一回算是被打击到了,倒是按下浮动的心思。

画技方面竺年是外行,看不出什么明显的进步,但是在做事方面,没再动不动就打打杀杀,身上戾气明显少了。

竺年笑眯眯地用手肘怼怼他的腰间:“没过稿的事情还记在心里呢?”

“没有。”尉迟兰看他脚步转到外面,也不问去哪里,就跟着走,“我就是觉得,百姓能够发出的声音太少了。”

明明是天下数量最多贡献最大的人,但世人的目光只能看到极少数士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