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王身为太子妃,不守礼数,在外头生下血脉不明的子嗣,还妄图蛊惑殿下。殿下可千万不要被骗了。”
亲随听了大怒:“胡说八道什么!”
竺年简直要被气笑了,情绪拉高到一个点之后,反倒平静下来:“你们怎么知道这些的?”
两个年轻是真的胆子大,见竺年反应平静,就觉得自己说出了真相,还得意地对着亲随抬起下巴“哼”了一声:“大家都这么说。”
竺年就让他们把“大家”找来。
队伍中的人很多,来源也分了几拨。
有竺年他们自己从内陆带来的匠人学者大夫工兵;有新京方面安排的熟悉当地情况、水利和着意培养的官吏,以及新京大学的学生;有吴灲的一些追随者等等。
除了这些人之外,随行还有保障安全的军队、侍卫,保障后勤的随从等等。
很多人觉得想在这么多人中间,找到谣言的源头很难。
但其实远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什么话是听谁说的,追溯到底,总有源头。
甚至于,谣言在流传的过程中,是哪个环节添了什么油加了什么醋,也一清二楚。
尉迟兰带着人把营地周围的危险因素排除后回来,就看到营地一片肃静,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赶紧飞奔到竺年身边,见他好端端坐着,低声问了一句:“没事?”
“没有,一会儿就吃饭了。你先歇歇。”竺年轻轻握了一下他的手。
尉迟兰见竺年还有个笑脸,略带疑惑地看着面前一群神态各异的人,也猜不出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干脆去问营帐里的两个小孩儿。
竺年对着尉迟兰的时候还能有一点笑,等回转过来的时候,脸上已经没了表情:“饭吃得太饱,还是活太少?”
满天星斗下,营地的篝火猎猎。竺年的声音像是从地底深渊而来,伴随着从不远处河流上吹来的夜风,透着一丝丝入骨的寒气。
“郑锦出身京城郑氏,父亲是京城大学的先生,母亲是江州林氏。八岁就已经学全了考官需要的本事,其后足迹遍布大梁南北,提出的策论改善了数地的民生。考虑到他年纪小,才官绶从五品。你们这些人,应该都做过京城历年考官的卷子?说说都考了几分?”
在如今大梁的官吏体系中,五品是道坎。
五品以下,官员只要不犯错,在岗位上矜矜业业,可以熬资历升迁。
五品开始,那必须是人中龙凤才行。
十二岁,从五品,话本都不敢这么编!
新京这边不是基础差,是完全没有基础。完全照搬内陆地区的选拔制度是不可能的,所以这边的考官的卷子都是另外出的,考题内容结合了当地的一些实际情况,当然考试难度也降低了很多,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