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页

尉迟兰直接租了一个比较少见的临河两层带院的小楼。

他的口中是小楼,实际是很大一座院子,还是仿的抱月居的设计,能住下他们全船的人,还有个小码头,能泊一两艘小船。

晚饭的主菜就是现宰的猪。

他们人多,而且大部分都是青壮年,跑船体力消耗极大,个顶个的能吃。两三百斤的大肥猪,直接就宰了三头。

当然他们再怎么能吃,三头肯定是吃不完的,收拾了回头放船上慢慢吃。

宋莽还从来没有吃过这么新鲜的杀猪菜,吃得一点都不比成年人少。

等饭过三碗,桌上的菜肴开始变得清淡,竺年端起茶杯就开始给大外甥讲故事:“宁州猪这个牌子,还是竺侯弄出来的。”

“侯叔?”宋莽对竺侯还是比较熟悉的。

竺婉在姜地期间,竺侯对她有过长时间的辅佐。

竺侯也曾经指点过他的课业,包括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学生郑锦,也让他印象深刻。毕竟在他生活的环境中,很少能够看到少年人,还是已经跟着成年人混的少年人。

“对。”

宋莽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侯叔不是读书人吗?怎么还会养猪?”

竺年就问他:“那大顺觉得读书人读的是什么书呢?”

宋莽撇了撇嘴,对大舅舅又叫他绰号展现出一种包容,认真想了想问题,才回答:“阿莽想明白了。读书人读书,是为了带领百姓过好日子。养猪,让百姓吃肉,吃好吃的肉,当然也是其中之一。”

“说的没错。”竺年笑眯眯地看着这个话不多的大外甥,看他说完又往嘴里塞了一口蹄髈,问,“不腻吗?”

“不腻。”宋莽低头看面前的小碟子,里头总共就三块肉,怎么会腻呢?

刚吃完,侍从又给他端了一碟刚烤好的五花肉。

他是从宋莽出生起就在身边伺候的老人,对这位小王爷的生活习惯都了若指掌,笑着对竺年解释:“阿莽正长个儿呢,肉吃得多一些。”

七八岁的小孩儿,哪能吃这么多肉?

竺年想了想,倒也没阻止:“你娘小时候也吃得多。”现在也吃得不少。

宫里头什么吃的没有,宁州猪也是常见的,顶多没吃过杀猪菜而已。小孩儿不至于嘴馋贪吃,尽管饭量已经比一个成年人还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