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页

一度被各地学子称为武运年。

是以她一个字命名的年份。

上官绣没有忘记发展科举,她多创办了工科算科,还有丹科,丹科就是化学,还有自然科与诸多专业。

科目非常多,一度让萧太守担心现在是否有那么多岗位容纳这么多人才?

不过他很快看见每一个科目发展的势头,哪怕经费紧张,学科目的学子宁愿不要俸禄只要三餐也要发展工科。

这让萧太守十分吃惊。

因为楚末太穷,日子还很苦,大家为了等新朝诞生都憋着一口气,宁愿委屈自己也要发展上官绣定下的学科。

上官绣非常感动,她还是给这些辛苦的人才单独准备好工粮。

开发了一百万亩地,专门单独供粮给这些专科生。

上官绣并不知道这些人很大一部分出自墨家,墨家在这个时代还未消亡,不过也快消亡了。或许是上天垂怜,墨家和一众要消失的百家都赶上了好时代。

上官绣对思想百花齐放保持包容的态度,只要正确引导,她并不怕这些人传播了什么极端的思想,或者煽动底层。

因为她开创新朝靠的就是百姓的支持。

若百姓不支持她,她哪来的今天?

上官绣十分看得开,异常宽容,获得诸家的认同。

尤其儒家,作为吸收百家精华的儒家,昔日因为帝王的异化变成统治工具,导致大多先进的思想被封闭从而没落。

现在儒家又快速吸收工科,丹科等格物专业的长处,高度概括总结出一个学论派,改编成简单易懂的教书,大大改善了教育环境。让更多人受益。

让上官绣不得不感叹儒家的生命力,就跟中原大地一样充满活力并且与时俱进。

原来儒家并不是士大夫的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