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果东原郡王的次子察觉到有人对他的立场与偏向起了疑心,有可能会向皇帝告发,他会不会收手呢?他原本就已经混得很好了,就算不去争那个郡王长子之位,也不见得没有锦绣前程,又何必为了一个闲王的爵位去冒失去圣上信任的风险呢?一旦他失去了皇帝的信任,哪怕没有切实的证据呢,他的前程便也止步于此了。他正值壮年,会甘心吗?三皇子能给他带来多大的利益,能让他不顾一切?
谢慕林心里有了数,便向刘氏与朱寿芳打听各种细节,比如她们是如何在没有证据的前提下,发现二房与萧琮有勾结的。
刘氏提供的证据就是,二房的婶娘最近几个月经常带着儿子去一座偏僻的寺庙上香。而萧琮的乳母也时常会在同一天去同一家寺庙上香。两人是否在寺庙里见过面,刘氏派出的人手没打听到。但世上哪有这么多的巧合?非年非节的,这两方人马还能一连几个月,都恰好在同样的日子去同样的地点礼佛?
除此之外,刘氏还在几次宴席上发现二房的婶娘跟永齐郡主有联系。本来,二房婶娘这种郡王府的庶子媳妇,是一向入不了永齐郡主的眼的,后者也素来对前者没什么好脸色,近两个月却忽然变了态度,两人好几次都避开别人私下说话去了,但说的是什么内容,刘氏就不清楚了。她曾经试图命心腹丫环去偷听,可惜对方十分谨慎,没让她的丫环近身。
不过,刘氏也因此更加觉得二房婶娘与永齐郡主之间有勾结,否则,寻常见面聊天什么的,何必小心到这个程度?
另外还有二叔的儿子里有人进了禁卫军,二婶的娘家侄儿在长淮卫那边得到了一个好差使,这些也都是刘氏做判断的依据,只是没办法证明与三皇子或萧琮有关而已。就算把事情全都摊在人前,二房也有可能会承认他们因为二叔在京西大营的差使,跟萧琮结下的交情,托他的关系给两个年轻人安排了差事,但这又跟三皇子有什么关联呢?宗室皇亲之中,彼此托关系走门路的事十分常见,证明不了什么的。这种事在东原郡王那里就过不去,更别说是拿到皇帝面前去。
第1427章 旧人
谢慕林回到燕王府,时间还早,燕王与朱瑞都不在。
她回房换了衣裳,想了想,便把老总管给请了过来,向他打听东原郡王府的事。
大概是因为东原郡王在宗室中真的太安分了,一年到头就没什么新闻能吸引人眼球的,所以燕王府的情报人员也很少关注到他家。老总管听了她的问题,能回答出几句话,还是因为朱瑞早上离开燕王府之前,稍稍提了下东原郡王府的长孙媳与孙女儿找上谢慕林谈话的事,老总管抓紧时间让人去收集到的一些外围相关情报。
据说东原郡王有八个儿子,女儿若干,其中长子与三子是嫡出,次子是侍候郡王时间最长的一位侧妃所出,另外还有另一位侧妃所出的一个儿子,其余都是侍妾、通房所生了。除了次子朱恪晌以外,其他不是咸鱼老实人,就是专心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但又没闹出过什么出格的事。所以,除了他家人口实在众多,如今老郡王都有不止一个重孙辈了,家中产业入息不多,支出却不少,以至于财政方面有点紧张以外,倒也没啥可烦心的事。
至少没啥明显到外人都能察觉的烦心事。
他家唯一值得燕王关注的,就只有侧妃所出的次子朱恪晌了。他年纪比燕王小几岁,因为母亲出身武将人家,所以从小就习武,也熟读兵法,年纪轻轻就去考武举了,为人性格也不错,因此在军中慢慢站稳了脚跟。虽然他如今的才能和资历尚有不足之处,也没有拿得出手的军功可以力保他高升,但考虑到他是少有的宗室武将,还是不会轻易卷入皇位之争的远支宗室子弟,皇帝非常乐意去培养并赋予重任,所以他的前程还是十分光明的。
燕王这边,也有跟皇帝提过,北方边境几年之内都不会有大战了,但零星小战事还是有可能会发生的,让朱恪晌调去北方历练几年,再给他找个老成持重又有经验的老将手把手教导着,三五年后,他经历上几场战斗,也就能独当一面了。那时候,才是皇帝重用他的时候。
因为皇帝忽然失去了对萧明德将军的信任,将他调离了京西大营,又从别处调了可信任的武将前往京西大营主持大局,所以朱恪晌原本的事业进程被打断了。以后他会有何发展,谁也不清楚。但能让他进入京西大营做副将,皇帝显然对他是抱有期待的。他如今只是个副将,可一旦历练时间长了,主将年纪大了告老,他便能稳稳当当地上位了。以后,他兴许会成为萧明德过去那样,深受君主信任的城卫军或禁卫军将领,却不会前往边疆守卫历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