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万步说,这些人里头搞不好会有个别知道什么重大机密的人物。让他们继续留在皇宫的监管之中,日后有什么事需要找个知情人去查问,找起人来也更方便。
谢慕林给太后提建议的时候,就把这些想法都一一列明了,最后道:“相比宫女们出宫后还有去处,内侍们的晚年更凄凉些,如果没有子侄徒弟照顾,他们能依仗的恐怕就只有金钱了,所以他们还在宫中执役的时候,难免会贪心一些,热衷于收取贿赂,又或是讨要上人的赏钱,而且为了达到目的,还会做些不合规矩的事。但要是他们知道自己老有所依,兴许就会收敛一点。太后娘娘可能要花点银子,再费点心思,不过将来收获的,就是宫人与内侍们的无限感激了!”
太后听了,不由感叹道:“主意是好主意,但哀家真没想到,瑞哥儿媳妇你会想到这些宫人内侍的身上去。其实这也没什么难的,往年哀家也曾召集宗室勋贵家的命妇们,捐出银两,在民间赠衣施药,或是给慈幼局送些钱粮,都是行善积德的好事。如今再多做点好事,也不过是寻常。况且,在宫中待得久了,真的什么都没有,要完全依靠旁人施舍才能吃饱穿暖的宫人或内侍,到底是少数。哀家只需要拨个大点儿的田庄供给他们食宿便可。大部分的人,应该都有法子养活自己才是。
“最要紧的,还是在他们离宫之后,还能监管他们的去向。里头倘若有心思叵测之人,是我们以往所不知道的,也不会因为被遣散出宫,就无人知晓他们的真面目了。一旦发现了这些人的踪影,将来要顺藤摸瓜,将他们所有的同伙都找出来,也就方便许多了吧?”
谢慕林觉得太后关注的重点好象跟自己的想法不大一样……不过,只要最终目的能达成,不管太后怎么想,都不太重要吧?
她的本意原也不过是想好心做点善事罢了。
永宁长公主对那些被遣散出宫的宫人与内侍,原也不太上心,因为总觉得当中有不少是曹、林、萧三方势力收买或特地安排的奸细。谢慕林同情其中贫困者可能会遇到生计困难,她还觉得侄儿媳妇太过容易心软了呢,但听到太后说,这么做也方便监管那些被遣散的人员,好从中找出真正的奸细,顿时又觉得谢慕林出了个好主意了。
她还兴致勃勃地表示:“既然母后要做善事,女儿自然也不能错过。女儿索性也出一份银子好了……再拨个庄子?在京郊找个庄子收容那些无处可去的内侍吧,若有无父无母无依无靠的孤儿寡母,也可以一并收容进庄中去,按月拨给钱粮,让他们跟众内侍们搭伙过日子。如此,那些孤儿们长大了也可以帮着照看年老体弱的内侍们。只要在教导孩子的时候,让他们时时谨记皇家的恩典,无论他们长大后是读书还是习武,都是皇上可信任的帮手了!”
太后认为女儿的主意也很妙:“既然如此,就算上乔氏一份。这江山终究是要交给她儿子的,她这个将来的太后怎能不多做做好事,积积阴德,也好让她那糟糕的坏名声变得好听些?至少不能再给珞儿拖后腿了!”
转眼间,太后跟永宁长公主已经商量好了大概的章程。最初出主意的谢慕林反倒低调起来,做起了应声虫。
她也不贪功,反正事情能照着她的想法进行就好了。谁是那个主导之人,谁能收获最好的名声,她一点儿都不在乎。
第1519章 红人
虽然目的似乎不大相同,但太后一旦认同了谢慕林提出的建议,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
眼下太后只是要初步定下需要遣散的宫人与内侍名单罢了,头一拨要清洗出宫的,就是坤宁宫与东宫的人,接着是萧贵妃和三皇子那边的,林昭仪与二皇子一方的旧人反倒是落在了后面。毕竟他们也早在“林昭仪刺杀曹皇后”一案后,早就被清洗过一波,留下来的都是查不出有问题的,又失去了旧主庇护,这一年来混得惨兮兮,不象是能搞事的样子。若不是为了完全杜绝后患,太后都没想过要把他们连根拔起。
而最后被遣散的,就是那些其他宫中证明不了自己忠诚,却又没怎么惹过事的人,大部分是被人轻视的底层宫人或内侍,很容易被取代。这部分人的危险性比较低,太后觉得最后再放出宫去也无妨,甚至可以在新人进宫之前再放他们也不迟。若是有必要,这一批人甚至可以留到新君继位之后,作为新君的一项“仁政”遣散出宫。
不过,名单既然已经确定下来了,那么这些人就未必能再留在原本的位置上。太后有意将他们中的一部分暂时补上太妃太嫔们身边的人员缺口。反正太妃太嫔们需要人干活,而她们一般不怎么出慈宁宫,少有见皇帝和四皇子的机会。待在她们身边的人是干不了什么事的。这是太后对于自己老姐妹们的体恤。倘若太妃太嫔们看中了其中哪些人,她其实也不介意让后者留在宫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