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行,小琰要造的这作坊还真好,太省力了,也快,你看看,我和你大嫂这一上午就做了这么多呢。”
刘桂霞让薛四虎看竹竿上的米线,上下三层、错落有致的竹竿都晒满了,院子里都没有空地了,站在里面,都有些看不到人了。
以前做这么多,怎么也得至少两三天吧。
“我就服小琰的脑子。”薛四虎笑道。“真是多亏了小琰要造作坊,以后我们家米线生意的本钱可就少很多了,还比以前轻松,而且同样的时间却比以前能做出多出三倍不止的米线,怎么算,都能净挣很多。”
“好了,别贫了,”刘桂霞高兴归高兴能挣钱越来越多,但也没忘了正事,“快看看这硝石到底能不能制出冰来吧。”
第371章 他该什么都抢着干?
薛四虎:“那硝石呢?大哥搬哪去了?”
刘桂霞:“你大哥都给搬堂屋里去了,这院子都晒米线了,不知道放哪。”
“那就去堂屋吧。”薛四虎说道。
而姜月、薛琰已经在堂屋了。
见薛一虎送完两袋硝石,就从堂屋出去了,姜月便压着声音,用只有薛琰听到的音量,叮嘱薛琰:“到时候小盆的水位一定要低于大盆的,不然小盆里的水不一定能结冰。”
“嗯。”薛琰应了。
“到时候大盆里的冰是不能吃的,就别浪费井水了,大盆里的水就用河水吧,只小盆里用吃的井水。”姜月更小声。
一般,村里人吃的水都是井水,而洗菜、洗衣裳等什么的,都是用河水。
可能因为河跟井离的也不是很远,只要河里没有干涸,井里就都不会干,自从村里那口井打上,反正就没有干过。
可以说,那个河和那口井之间的土层,就跟一个天然的过滤屏障一样,井里的水不仅没干过,还特别干净。
薛琰也是这么想的,自然又是点了个头,小声应了声:“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