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装酱油一毛五一斤,打完酱油,还剩下五分钱,正好可以买一小包麦芽糖,小时候为了抢这份肥差,家里孩子多的,都恨不得把酱油瓶抱在怀里。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厨房里的调味料,包装越做越小,价格越来越贵,打着零添加健康的噱头,就像卫昇说的那样,用高昂的价格,把普通老百姓拦在了消费门槛外边。

这样是不对的。

这一刻,李总的心里,突然就有了一种使命感!

难道科技发展到现在,他们还造不出几十年前的散装便宜调味料了吗?

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民族企业,或许,不应该一味的只追求经济效益……

事实上,国内很多调味品企业,都是有能力生产低端产品的,只是因为利润太低,就像一些逐渐消失在药房里的便宜药一样,不是被市场淘汰,而是因为利润不够高而被强行挪出了生产线。

也不知道李总是怎么和集团公司的领导汇报的,最后的结果就是——

李记决定在侯寨村所在的县,新建一个支线品牌的调味品加工厂。

这个新的支线品牌,未来将会优先采购d县种植户种植的大豆,作为酿造酱油、制作黄豆酱的原材料,以此来带动d县的贫困地区百姓大批量种植高产黄豆。

在价格上,支线品牌则通过削减营销推广费用、研发费用、包装费用之类的措施,直接把价格打到了十几年前的水平!

这么说吧,重新调整后的支线亲民品牌酱油,最便宜的,环保塑料袋包装的酱油,一包一斤装的,只需要三块钱。

农村的老人家或许舍不得买二三十一瓶的酱油,但是,三块钱一斤的酱油还是吃得起的。

这大概也是国内第一个产品还没生产出来,就先把代言人给定下来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