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人都这样,介绍生意肯定优先给知道底细的熟人介绍,不然万一把客人拉过去,对方宰客,到时候客人一投诉,把他也给扯进来了,那不是给自己找事儿吗?

桂平奶奶那个没良心的大儿子就更惨了,本以为甩掉了老娘这个累赘,谁知道夫妻俩都是眼高手低、吃不了苦头的,没有任劳任怨的桂平奶奶帮着做家务,夫妻俩三天两头吵架干仗。

看到村里人都开农家乐赚了钱,他们眼红,咬牙拿出了一辈子的积蓄,把自家房子翻新了,谁知道请人的时候,俩人贪便宜,没有请专业的施工队,找的要么是男人的狐朋狗友,要么是女人娘家亲戚,一个个都跟大爷似的,酒肉不知道吃了多少,房子一年多了还没盖好呢,反倒把夫妻俩一辈子的积蓄给霍霍完了。

村里这两年在狠抓村容村貌,大儿子一家那烂尾楼戳在那里实在不像话,村里就下了“最后通牒”——三个月内没有整改好的话,就停发大儿子一家明年的集体分红!

这下子夫妻俩也急了,匆匆把烂尾楼外面整理好,里面也随便刷了个白墙,学人家放了几张竹床桌椅在房间里,连卫生间和空调热水器都舍不得装,客人进去看一眼就吓跑了,压根没人去住。

白白花了几十万,最后一分钱都没赚到,就落了一栋漏水返潮的豆腐渣工程,大儿子夫妻俩现在已经变成全村的笑话了。

这时候他们终于想到桂平奶奶的好处了,只可惜,老太太跟着女儿女婿,小日子过得不知道有多滋润,怎么可能回来给他们当牛做马?

不过,这时候这两个白眼狼还不知道的是,这期春节特辑播出来之后,这两个不孝子的“美名”,不但村里人知道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从侯寨村出来之后,因为时间紧张,节目组又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花子村。

只是,让节目组没有想到的是,这一次“重返花子村”春节特辑,本来是想追踪扶贫后续的,没想到最后却演变成了一场大型打拐认亲现场!

正值隆冬时节,节目组本以为会拍到一片枯萎的花田,没想到刚进村,就看到一帮人正在路边装车,一盆盆色彩艳丽的瓜叶菊套着塑料袋子,一层层搬到车上,看样子,应该是哪个花圃提前采购,准备去做新年布景的。

节目组的车在路上堵了一会儿,村委那边一直没等到他们,几个村干部跑出来接人,才发现他们的车被拉货的大货车给堵住了。

正在装货的村民也吓了一跳,村里人或许不知道现在的省长是哪一个,但提起卫昇这个名字,就连村里的三岁小孩都知道好吗?

“不急,先把货装车发出去吧,这里面可都是乡亲们的血汗钱呢。”汪群笑眯眯地制止了村民要挪车的动作,一帮人就站在路边等了一会儿。

汪群就问他们怎么改种瓜叶菊了。

原先不是种月季的吗?

“哈哈~咱们种花儿的,当然是市场上什么好卖种什么,月季是春夏天的时令花儿,入秋后,咱们就开始种瓜叶菊、扶郎、百合之类的了,村里还有不少蝴蝶兰和水仙,都囤着等春节前再卖个好价钱呢。”

大疫过去之后,这几年老百姓的日子也渐渐缓过来了,最明显的就是逢年过节愿意花钱消费的人更多了,连带着花子村的鲜花生意都好了起来。

别看这帮花子们以前走街串巷、一副游手好闲的样子,实际上,这帮人的消息才灵通呢,尤其是现在还在夜市上摆摊卖花的那帮人,什么季节哪些品种的花儿好卖,利润高,他们估计比花

店老板还清楚,因为夜市摆摊能接触到的客户实在是太多了,有时候连续好几个客人来问有没有什么花,摆摊的第二天就跑去市场进货了。

不过,去市场进货,终究比不上直接到村里的花圃批发便宜。

于是,渐渐的,外面摆摊卖花的村民,就经常会把外面现在什么花儿好卖、利润高这些消息传回村子里,这样一来,村里有人种的话,到时候一个花圃总归会有一批残次品出来,他们就能以一个极低的价格盘过去,稍微整理搭配一下,照样能在夜市上卖个好价钱,这利润可比他们去花市进货高得多了……

有这样一个稳定又精准的“情报来源”,也难怪花子村的鲜花种植生意蒸蒸日上了。

大概是甲方要得急,这批瓜叶菊很快就装车运走了。节目组的车一路开到了村委门口,新上任的村支书花玉树,已经带着人把会议室布置好,本村特色的花茶也煮好了,会议桌上还摆着好几个果盘。

平时他们开会,哪怕是接待上级领导,也是没有这个规格的,规定也不允许。但是今天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