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他们村至今还没有一个快递网点,收发快递都要开车十几分钟去镇上。

比如说,他们村其实很多老人都会做柿子饼,熬柿子酱,刘妙玲小时候就很喜欢吃柿子酱,后来去了大城市才发现,原来他们村里的柿子酱,其实就跟城里的果酱、番茄酱差不多,这要是做成特产,岂不是也是一门不错的买卖?

……

不过,毕竟回村创业不是小事情,也是巧了,刘光荣因为节目组及时报警救了他闺女,要在家里办两桌席面,请恩人们吃个饭,刘妙玲就借着上门请客的机会,虚心找卫昇请教了一番。

自从村里开始传言说有人要来这里投资开发旅游景区,很多人家都在私下商量着要翻新或者重盖自家的房子,做个农家乐、土菜馆什么的,到时候借着景区的人气,也能跟着赚到钱。

不过,这种想法目前村里人大都是藏着掖着,自己在私底下偷偷的做,大家都怕万一投资方知道了,人家也想来赚这个钱,就不让他们干了。

刘妙玲和他们想的不一样,她在外面做了这么些年生意,知道一个旅游景点要想做出人气,就像一个城市商圈一样,单靠一家商业运营公司是根本做不起来的,不然为什么大城市的商业综合体都要招商?

不是投资方不想赚这个钱,是因为有些小生意的钱,运营商没办法去做,而且和做实体店相比,这些运营商主要还是赚商铺销售和租赁的钱。

搞明白这个逻辑之后,刘妙玲和卫昇的谈话就可以称得上是一场双赢的商务洽谈了。

和村民们担心的不一样,其实卫昇非常欢迎村民们在景区外面做生意,原因很简单,一个景区好不好玩,景色其实只是一小部分。

说句不好听的,你景色再好看,吃不好、睡不好,吃个午饭都要排队排半天,体验感这么差,游客来了一次之后,肯定会上网发帖子吐槽他们,然后下次再也不来了。

卫昇投了这么大一笔钱进去,是想把柿子沟打造成“游客来了还想来”的高品质景区,而不是那种“游客来了一次就不想再来”的网红一次性景区。

怎样才能让游客来了一次还想再来一次呢?

最关键的一点,自然就是让景区内外有很多好吃好玩的,以及各种风格各异的民宿农家乐,很多游客通常一个景点只住两三天,肯定玩不了这么多地方,按照人类的心理来推测,没有玩过瘾的景区,就像少年时期的初恋一样,有机会再见到当初那个带着遗憾分开的初恋,谁心里不会有那么一丝悸动啊?

卫昇巴不得整个柿子沟的乡亲们,都和刘妙玲一样,多开一些比较有特色的店,这样才能让游客每次来柿子沟都能有新鲜感,玩一次不过瘾,下次还想来。

看来高手还是在民间啊!连卫昇自己都还没想到这一点,没想到刘妙玲居然想到了,还主动来跟他这个投资人“取经”。

刘妙玲的意思卫昇也知道,她是笃定了卫昇作为投资人,以及后期景区运营管理公司的股东,不会去赚这些小钱,反而需要村里人多创造一些新的商业配套,不用花景区一分钱,还能给景区提供配套服务,多好!

至于村里人利用景区的人气赚钱,卫昇会不会不高兴?

他还没这么小心眼好吗?

再说了,卫昇决定在柿子沟投资搞旅游,除了看好这里独特的旅游资源之外,其实也是想帮帮赵王乡的乡亲们。

花了将近三个小时,卫昇把自己接下来对这个景区的规划设计跟刘妙玲解释了一番,对于她想发挥特长,在村里做买卖这件事情也非常支持。

甚至还表示,开业初期景区也可以和刘妙玲手里的这些生意做一些互动嘛。

比如说,凡是购买门票进入景区的女性游客,都可以免费领取一张美甲店的打折券,或者全景区通用的住宿优惠券什么的。

到时候把全村的民宿和农家乐都拉进来,大家一起铆足了劲把游客留下来,卫昇是宁可让游客们住到更便宜的农家乐去,也不想他们来了之后当天就走。

看一眼就走,岂不是说明他开发的景区没有留住游客的魅力?

他还打算等夏秋季节的时候,在景区搞一个萤火虫露营基地呢。

不把客人留下来,谁来看他花大价钱打造的萤火虫森林?

第259章

卫昇觉得,如果他今天早上起床能翻一下黄历的话,今天的黄历上一定写着“宜会客”,因为,他这边刚送走前来取经的刘妙玲,就又迎来了导演方晋。

方导一直在发愁,要用什么理由说服卫昇继续参加下一季的《荒野72小时》,可就在刚才,无意中听到卫昇和刘妙玲说的话之后,他突然就有了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