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辰后,煮红薯和烤红薯同时呈上来。
卫莱很想吃烤红薯,但是上面太黑,在外吃的嘴巴黑乎乎的着实不雅,就挑两个煮红薯。
刘彻接过去一个,吩咐随行官吏,“剩下的你们分分。”
在灾区忙碌了几个月,刚回来没几天的窦婴也在场。
刘彻的那个一掰两半,给他一半。窦婴是激动又惶恐。免得他过了今天飘到天上去,刘彻道:“这东西是卫先生发现的,味道好亩产高,完全可以作为米面食用。”
窦婴见多识广,活了大半辈子也没见过此物,对少年天子的话深信不疑,也想知道那位卫先生的本事,当即不客气的咬一口。
软绵的味道充斥着整个口腔,无需咀嚼就可以咽下去,跟它粗犷的外表完全不一样。
刘彻故意问年迈牙口不好的臣工,“味道如何?”
“香、甜、软!”窦婴接道。
刘彻看到他着急回答,恐怕别人表达不清楚的模样想笑,“丞相可知亩产多少?”
“多少?”窦婴下意识问。
这些地在种植之前上了肥料,肥料也不是别处寻的,皆是上林苑的人和牲口贡献的。土地有劲,又是春红薯,生长时间长,刘彻估计产量会比他预想的多,在挖红薯前特意吩咐下去,称一下亩产。
小吏报出数字,刘彻就听到一阵又一阵的抽气声。刘彻故意问:“怎么了?少了?”
窦婴慌得险些被红薯噎着,“多,多,陛下,有了这个,五年,不,三年,老百姓就能吃饱。以后再遇到荒年,不用朝廷赈灾,他们也饿不着。”
刘彻:“若是黄河水泛滥呢?”
大水过境堪比蝗虫过境,颗粒不剩,还是得赈灾。
卫莱道:“百姓富裕,税收增加,陛下就可以请黄河两岸的百姓修筑堤坝,专人清理泥沙,黄河通畅,黄河水又怎会泛滥成灾呢。”
“说的极是。”窦婴下意识附和,看清他的长相,陌生,却又有一点说不上来的眼熟亲切,“这位小公子微臣好像见过。陛下,这位公子在何处当值?”
2("我和汉武帝种田");
第4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