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莱:“知道你忙。”随即吩咐宫人煮点面。
刘彻晚饭用的早,正巧这会儿也有点饿了,又吩咐宫人加个蛋,“你吃不吃?”
“我就不吃了。”卫莱随他到饭厅,“我想带婉婉去上林苑住几天,整天呆在这里,她都快把门槛磨平了。”
小卫婉自打能自个翻过门槛,就不让宫人抱。每次出去就往门槛上一趴,然后翘起小短腿越过去,跟翻越高墙似的。
刘彻为此数落过卫莱一次,后来发现这是他女儿的乐趣,反倒只剩下无奈。
听闻这话,刘彻不由地朝门槛看一眼,锃亮锃亮,跟奴婢用油擦过的一样,想来卫婉今天没少翻“墙”。
“过几天朕同你一起去,正好吩咐上林苑的匠人做棉衣棉被和棉鞋。”
以前没条件,秋天出击匈奴,到了冬天就得撤回来,否则将士撑不住。如今有了棉花,没有这点顾虑,大军回来也不用急着赶路,累得人仰马翻的。
卫莱不知道刘彻的打算,倒是乐意看到他对将士们好一些,“晚几天也行。你还得忙几天?”
“四天差不多了。”
翌日上午,早朝结束,刘彻留下韩安国,没有说他认为应当在荒芜且不适合种粮食作物的地方种树,搬出了玄乎的“卫先生”。韩安国果然相当慎重。毕竟那可是做出了酒、白纸、豆油,又种出了棉花、红薯和玉米的神人啊。
虽说刘彻反复强调“卫先生”不是神,在群臣和百姓心中他就是神。
两天后,韩安国领兵出发。一个月后收拾荒草,解下马鞍耕田,种下玉米,韩安国令一部分士兵到山里挖耐旱的树木,一部分士兵到村子里购买,随之大部分前往荒漠种地。
士兵起初不大乐意,韩安国推出“卫先生”,士兵立马改口,大赞卫先生英明,每天气势高昂的去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