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页

“这话很好笑?”

卫莱突然想起一件事,“司马迁在他的《史记》里对仲卿颇为苛刻,很是同情李广,是不是因为他们都是出身名门,骨子里看不上我们这些人?”

刘彻不曾看过,也不知具体写的什么:“不是没有这种可能。”

“那考试的事你打算怎么办?”卫莱问。

刘彻:“别说贫苦百姓,就是有钱的商人子弟,识字的也不多。你的办法是好,朕没人。”

“这点好办。今年再让人去各地找一些孤儿,教他们四书五经治国之策。”卫莱道:“挨着军校建一所文科学校。这时你再让各郡国举孝廉,前面加一条有三年乡村授课经验优先录用。

“他们懒得去做,你也不用担心,朝中有公孙弘,大将有仲卿,他们能撑到那些孤儿成长起来。三年后,你再对外放出消息,那所学校不是军校,而是类太学一样的学校。”

刘彻想想,“何必这么麻烦,扩建太学——”

“太学里面都是什么人?”卫莱不得不打断他的话,“官宦子弟。孤儿进去还不得被他们给欺负死。你是希望他们忠君爱国,还是希望他们将来长大了一个比一个脑子不正常?”

刘彻拍拍额头:“是朕考虑不周。”

“各郡国每次举孝廉都有奖赏吧?”卫莱问。

刘彻:“口头嘉许算吗?”

卫莱真想送他一记白眼,“往后每郡县赏他们一百本《论语》,每里至少一本。”

印刷厂并没有这么多书,刘彻得安排下去,然后建学校,找孤儿,再然后把书发往各地,连同举孝廉的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