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书记请她带全村致富

正说着,苏爸爸和苏振国也从外边回来了,俩人在田地里干活,两脚都是泥。

苏爸爸给杨明起打个招呼:“大哥你咋有空过来了?”

杨明起笑着说:“这不是听说你家三丫的事吗?你说这孩子因祸得福,脑子灵泛,想出茶叶煮鸡蛋的金点子,那天我也尝了两个,味道真不错。”

苏爸爸不明白他想说什么,就点点头:“这孩子不爱说话,但是喜欢思考,煮茶叶蛋的主意,还真是她自己琢磨的,我到现在也不大懂。”

说了一会子,杨明起才提出来:“三丫,大爷并不想要你的什么配方,你看看,能不能也给村里想点什么主意?”

苏小昭说:“大爷,带动一方致富是个大工程,国家经济政策逐步放开,计划经济肯定要逐步退出市场,而市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机不可失。”

杨明起立即问:“具体,你看该怎么办?”

前世里,她对农业发展并不精通,但是单纯靠村民种粮食作物是肯定很难致富的,在东北华北一带的国有农场面前,大家种的粮食根本不够看。

所以她和杨明起一起讨论本地适宜的经济作物,走抱团打造地区品牌和集体优势,逐步优化供应链,最终实现产业转型,延长农作物的生产工业链。

这些见识,不要说杨明起闻所未闻,就连苏爸爸自诩才高八斗也自愧弗如。

他一直觉得苏小昭和苏妈妈卖茶叶蛋是很丢脸的商贩,他从来不知道自己家15岁的女儿心中如此锦绣。

苏小昭、苏爸爸和杨明起聊了半宿,初步定了今秋在村里试点大蒜种植。

“大爷,你看,咱们这里适宜种植大蒜,而我会积极去把大蒜的销售渠道定下来,未来我会努力把咱们的大蒜卖到国外去,不仅给大家打开致富路,也能为国家创汇。”

这真的不是吹牛,是真的能实现的。

但是前提是村民愿意,蒜种优质,养分跟上。

杨明起自然全力支持,这几年经济放开,眼见着北岱省其他城镇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寻找各种致富路子,就岱南,各镇各村一直没有思路。

现在不是前几年了,吃大锅饭,人越多挣得工分越多,现在鼓励百花齐放,发掘能人,谁脑子好使,谁先富起来。

杨明起很喜欢当官,他渴望成功,从梧桐里村走出去,镇长、乡长,甚至走得更远。

今天在苏小昭这里算是打开了一道门,阳光灿烂地照亮前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