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朕从没在意过,贵人已经不年轻了。
进了宫室,皇上对着太后行礼问安,亲自捧着参茶送上。
太后摆手,让皇后带人退下,抿了一口参茶,冷脸看着皇帝。
“这才几年呐!也就是六年光景,哀家把后宫交给杨氏,到如今,竟败坏混乱成这样!
杨氏死了三日,小殓没人管。外面不说了,哀家这里,总要有人报丧吧!
哀家撑着等了三日,头晕心慌,生怕出错。可就是等不到!”
皇上低头请罪,“都是儿子的错,儿子身子不适,让母后受惊......”
“与皇上有何关系?”太后提高音量,打断了皇帝的话。
“杨氏去了,这事儿是突然了些,皇上一时接受不了,这是人之常情。
不说是杨氏,就是长久陪伴,养了一只猫狗,骤然死了,谁都要难受一阵。
不说这个,哀家是说,杨氏有两个儿子,老四还是太子。
储君呐!他是干什么的?一点主见没有,遇事没有章法,全等着他人出面。
难道以后继位大位,他也不管事,只等着大臣拿主意不成?”
太后对太子,是一万个看不上,话说的难听,却是实情。
皇上没替太子辩驳,只是劝太后消气。
太后便明白了,杨贵妃没了,皇帝对老二、老四的那份爱屋及乌,也快要消散了。
呵呵,瞧瞧吧!这就是帝王之爱!
皇上见太后失神,便说起了杨贵妃追封,以及丧议的大事。
太后把参茶递给皇帝,道:“莫要说这些了,六哥儿今日退了热,人也清醒了不少。住在行宫多有不便。
皇后伤着,要伺候哀家,还要照顾六哥儿,眼看着要顶不住了。
既然皇上御驾过来了,又有杨氏这场丧事。
哀家便与皇上一起回去,免得来回折腾,惊扰百姓不安。”
听太后这样说,皇上的心终于放下了。
若是母后不愿回宫,再拖延一两日,贵妃莫要说追封了,就连丧事都成了一场笑话。
朕的卿卿已经去了,朕怎能让她,在身后事上受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