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要过去,我还找老七讨了好酒呢!”宋连才笑着道。
御前侍卫开始排队,他们也跟着站进了队伍。
前面领头的挑着灯笼,一队人脚步轻快的走向金銮殿。
在殿门口,两名御前侍卫停下,分别站在了殿门两边,灯笼领着进了大殿。
殿内已经点燃了烛火,可领头的两人,还是打着灯笼,在大殿里转了一圈,殿内四角都用灯笼照到,让大家看清楚。
大殿里除了他们,连只老鼠都不见,殿门开着,北风刮进来,殿内瞬间冷了几分。
李文硕几个排队出了侧殿门,御刀卫排队进来,在大殿两边,靠墙的位置站成两排。
接着是禁卫军,四人抬着雕花铜盆,里面的炭火燃的正旺。
皇上还是掐着点过来,李文硕再进殿时,殿内已经暖和了许多。
大朝会永远是热热闹闹,各种事拿出来说,文官总是意见不合,吵吵起来没完。
倒霉的是五皇子,被皇上派去刑部观政,刚去便出了人命。
又到了年底,牢里有罪犯病死,本不是大事,可因为五皇子在刑部,死人就成了大事。
以前这些事,刑部侍郎找犯官家属,协调一下,送回尸体,事情就算解决了。
没审结的案子,罪犯死了,正好死无对证,有罪也会本着死者为大,判决无罪。
可是五皇子在刑部,这些摆不上台面的操作,就不能做了。
犯官想以死,留给家眷一个清白名声。可现在不行了。
那些与犯官有关系的朝臣,在大朝会上,总要说几句,五殿下不近人情。
文官引经据典的指责五皇子,认真听却没有具体的实例。
三皇子最近很忙,吏部每年都有要调整的官员,每年开春,都要指定巡查各地的官员。
他不想插手,却又被谢二爷架着,事事要顶在前面,这让一个不愿担责任的人,感觉十分有压力。
李文硕听着朝臣说事,分析了三皇子和五皇子的为人。
三皇子是个不负责任的人。
哪怕有了生活阅历,为人处世情商很高,但只要不愿负责,就不是可承担天下大任的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