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哭的老妇人,抽噎着道:“这事儿都怨我!媳妇娘家有活干。
我想着让她回去,去娘家县里找份工,帮衬家里一些。”
姜婉宁问:“她是上阳县的?可她是外嫁妇,县里只安排本地户籍的女工。”
老妇人哭着道:“是我糊涂了,被银钱迷了眼,就说让儿子写份休书......”
后面的话,老妇人没脸说了,当着王爷的面,她想弄虚作假,让媳妇去邻县打工。
休妻不过是权宜之计,老妇人想着,反正媳妇有儿女牵着心,挣了钱还是会送回家来。
至于休妻后,对孙子有影响,孙女以后不好嫁人。
老妇人一点没多想,只要有银钱,娶媳妇,嫁闺女都不算事儿。
打起来的原因,自然是媳妇不愿意,男人听说能休妻,不定起了什么心思。
陆老夫人啧啧两声,说道:“你还有脸哭啊!你这等不慈的妇人,才该被休掉。”
这一家子,男人往死了打媳妇,婆母也不把儿媳妇当人,就算为了孩子,日子也过的没盼头。
姜婉宁叹息一声,走到妇人身边,道:“我打算办育婴堂。
凡是家里孩子多,养不活,养不了的孩子。都可以送去育婴堂。
我只求一样,别再因生了女儿嫌弃,活活给孩子溺死。
若是怕丢脸,晚上偷偷送去育婴堂也行,总之不要溺死了。
这位大嫂子,若是你愿意,可以带子女去育婴堂。
算是给我帮忙,暂且把这摊事儿张罗起来,可好?”
女人感激的磕头,“多谢王妃,多谢!小妇人给您磕头了,多谢王妃大恩大德。”
育婴堂姜家一直在办,但没在京城附近,姜家的育婴堂在边关。
因为边关一场战争后,总有失去父母的孤儿。
为了让孩子活命,姜家办育婴堂,把孩子养起来。
男孩子教习武识字,女孩子教针织女工,也可以习武。
这些孩子长大后,多半成了姜家的家将,对姜家感恩一生。
如今姜婉宁要办育婴堂,自然是北平郡王府的名义。
那么,十几二十年后,李家也会有一批,忠心的家将了。
李文硕扫视一圈,冷声道:“不用羡慕上阳县,本王既然来了,也会让本县与上阳一样。
我保证,你们以后除了种地外,只要肯干活,还能有一份额外收入!”
村里老人带头,给李文硕跪下谢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