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婉宁笑了,这就对了,糊涂人就该糊涂死了。
“太师治家严谨,周家果然是礼善之家。”姜婉宁嘲讽一句,说道:“当家主母一条命,该很贵重吧!
不如这样,用她的一条命,换王爷一处封地如何?”
“你说什么?本朝亲王都没有封地,异姓郡王如何会有封地?”周太师这次拍桌子了。
姜婉宁柔声道:“太师息怒,我所说的封地,也可是王爷过去驻守,屯田养兵,为朝廷镇守一方嘛!”
周太师咬牙问:“若我不答应呢?”
姜婉宁放下茶碗,轻笑一声:“本王妃会与皇上说,想来皇上很愿意,信任的人驻守西北,为皇上挡住胡掳。”
“你!”茶碗哗啦一声,碎的满地都是,周太师站着,手指姜婉宁,“狂妄小儿!无知妇人,你当朝廷......”
姜婉宁一拍桌子,沉声道:“太师息怒!我是无知妇人,太师别忘了,您府里的无知妇人,可能会让周家倾覆!”
周太师捂着心口,喘气像拉风箱一样。
姜婉宁盯着周太师看,生怕一个不小心,太师把自己气死了。
“你这是何必呢?”姜婉宁好心,柔声劝了一句。
周太师痛心道:“江山怎可旁落啊!”
姜婉宁笑了,真是对不住,一时没忍住啊!
“太师,难道现在边关很好?王爷此举,不过把暗中养私兵,换了一个说法。
兵力摆出来,放在明面上,朝廷更好管理。
边关守将也不至于因养私兵,私下做些违反律法之事。”
私兵是朝廷最大的隐患,也是武将最犯愁的事儿。
养私兵要钱,要粮,还要有兵器。这些从哪里来?
朝廷担心武将养私兵谋反,每年苛扣军饷,军备发放不足六成。
长此以往,朝廷寒了将士的心,守将两边为难,最终会如何呢?
周太师捂着心口,皱眉思索起来。
姜婉宁提醒道:“王爷在折子里有写,此事甚为重大,恐皇上日理万机,会有所忽略,还请太师提醒一二。”
奏折最后一句话,周太师根本没在意。
当初李文硕当朝请旨,随水军出战彰显国威。
李二郎战死时,他也曾请旨,出征边关,迎兄弟亡魂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