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万老夫人过世时,姜婉宁大病了一场,身体有越发的差了。
李文硕退位守在她身边,外面的烦心事很少让她知道。
女儿去草原玩了,长子是皇帝,一天忙的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次子还在军校学习,每天傍晚回来,次日一早离家。
姜婉宁很少询问小二哥儿的情况。
许是小二哥儿小时候太过暴躁,后来被她管的有点傻,读书不行,完全是个不动脑子的武夫。
对于拿着铁棍打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的小二哥儿,姜婉宁选择不予理会。
有事说事,没事多说了,小二哥儿听不懂,还要解释,太烦!
最近九儿不在家,小二哥儿连回来告状的机会都没了。
姜婉宁感觉家里安静的过分,把孙子抱来逗弄。
长孙总是会得到最多重视,李文硕呕心沥血,给长孙起了个响亮的名字,李兆乾!
顺着这个思路,次孙就是李兆坤。
这两个都是乐宣所生,妃嫔生的儿子,不用李文硕为难,起名字交给礼部费脑筋。
李兆乾的小名叫天哥儿,已经六岁了,读书还算上进,三字经,百家姓都会背会写。
在屋里陪着祖母玩了一会儿,天哥儿就待不住了,闹着出去玩。
行宫绝对安全,姜婉宁让天哥儿出去玩,随意问了一句,“天胤最近在干什么?”
李小满接替了齐嬷嬷的位置,守在姜婉宁身边,齐嬷嬷年纪大了,想出来走动时,才在太后面前坐一会儿。
小满现在是李嬷嬷,儿子跟在天胤身边做随从。
“昨儿听说,王爷去扛木头了,今儿又说要去书局。”
姜婉宁以为军校训练抗木头跑步,便没多问,但儿子去书局有点奇怪。
“他去书局做什么?买黄历?”
李嬷嬷抿嘴笑了,“听说王爷前些日子,救了进京赶考的一家人。
那位举子甚是有才,与王爷谈古论今,触类旁通,竟把典籍给王爷讲明白了。”
“哦?”姜婉宁有了兴趣,“竟能让天胤听明白典籍?”
不容易啊!教小二哥儿的大儒,从启蒙到现在,换了不知多少位。
单是教小二哥儿学会三字经,就换了四位启蒙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