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部的、还有青蛾宫慈善司的。
袁氏看见巩善媛站在桓娘娘身边,桓娘娘就像仙女!
宫娥小心的扶着百岁老人和老秀才在椅子上坐好。
百岁老人挣扎着叫:“草民可以,给圣人磕头。”
当今下来,给老人行礼:“您老的头朕受不起。您老好好的,就是大赵的福气!”
百岁老人慌张的叫:“圣人万岁!桓娘娘千岁!”
桓樾过来,给老人磕头:“沾您点福气。”
一群人忙劝:“使不得!”
当今笑道:“她年轻,无妨。”
长宁公主和广宁公主一块来磕头,就是向活着的寿星为父皇祈福。
至于这仪式怎么来的别管。反正磕个头罢了。
桓樾发誓愿:“以后有百岁老人我都去磕头,若是不便的,我亲自上门更有诚意。”
袁氏说:“我们都想进宫来看看。”
当今准了:“只要身体允许,以后重阳节,都请到宫里来。重阳的时候天好,可以在花园里转转。”
百岁老人一个劲儿念叨:圣人万岁。
三位九十多岁的、也高寿了,同念四字真言:圣人万岁。
谢籀觉得父皇心情很好。
但老秀才的身体确实不行了,好像是憋着一口气、教个学生出来。
至于他秀才教的出进士,他还是蛮有才的。
鉴于他身体,当今不好和他多讲。
老秀才很有些遗憾,不过能看到明君,没遗憾了。
至于他自己一点遭遇,这是免不了的。他很看得开。
真正读书人,要有这骨,要有这心胸。
老秀才念叨:“可惜早生了三十年。”
桓樾劝:“养好身体,不晚。”
老秀才知道自己情况,能熬到七十岁都是福气,看着储妃、心动。
几个老人都很高兴,圣人是明君,储君仁,储妃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