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也是教育自己弟弟,她弟弟一边干活一边读书,不是照样能考过?
就那何丕养的白白嫩嫩,就想别人伺候,他是人上人似得。
长清县主说:“何丕是嫉妒锦奴的弟弟吧?比他小,读书比他好,教养好人人夸。薛家是不是也嫉妒?”
临泉郡主说:“读书不等于好人。多得是男盗女昌。薛家就是其中代表,所以一呼百应。明明不要脸,还能理所当然。圣贤书可不是遮羞布。”
狄宝瑟说:“薛家确实挺不要脸。”
反正是薛家找死。
就算他想冲着皇太子妃,也正好和薛家算账。
没人敢替薛家说话。
都被圣人杀怕了。
反正刀还没落下去,不急着说。
有老头嘀咕:“这锦奴太……”
郑国公怼过去:“她养自己两个弟弟吃何家的饭了?何家想占别人家便宜无所不用其极,还用说?有锦奴什么事儿?”
大家基本看过慈善集。
没看过的现在赶紧补课。
那老头坚持:“女子这般……”
燕国公说:“女子这般还拿何丕没办法,所以读了书是去欺负老百姓、欺负弱女子的?”
江阁老说:“女子该温顺,但更要讲道理。”
魏直请旨:“现在读书人多不考品行了。而是被动的,一般人还告不动。以后应该主动,凡失德的就不该取士。”
申王认为:“这种的更该严惩。不仅败坏风气,还毁了多少正经的儒士。”
桓樾说:“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当今看她,什么劣币?
谢籀一想就明白了:“前朝丶末年,先是朝廷发的钱又小又轻,民间出现更多小钱。那手里拿着好钱的,就觉得吃亏,乃至根本看不到良币。就像朝中,小贪小恶都不是事儿了,有水至清则无鱼等谬论。想做清官压根做不下去。”
徐阁老喊:“清官确实难当。”
桓樾感慨:“各种歪风邪气、歪理谬说,就像薛家,还有脸说的冠冕堂皇。”
清官的事儿先不说。
先说薛家。
坏人太多了、好人就难做。
不多时,薛纪一群人被带到。
薛纪四十来岁,还是进士及第,所以特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