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页

所谓的官收商销就是指朝廷从盐户手里购买制好的盐,然后再把成本以及盐税加到其中,卖给盐商,由盐商再运到各地进行贩售,说白了就是硬加一个收税的步骤。

镇东侯握有几乎所有的沿海盐户和部分池盐盐户,辖下盐产量巨大,可以供给大半个大梁,可以说镇东侯垄断了盐业,牢牢捏住了大梁的供盐命脉,甚至直接可以拍板制定盐户卖给朝廷的盐价。

另一方面来说,其中海盐味道也是三种盐当中相对来说最鲜美的,不像池盐苦味那么重,镇东侯辖下的海盐也就变成了有口皆碑最为畅销的盐,运回到各地甚至还有加价贩售的现象。

海盐的销量大,税赋相应的也是极为可观的,可以说撑起了小半个户部的收入。

在这种情况之下,镇东侯自然是腰杆极粗的,整个朝堂之上,就连六方军侯,也几乎没有人敢轻易招惹他。

毕竟军粮之中,盐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兵卒离不开盐,战马也离不开。而上品和下品之间的差距,堪比鸿沟。

这还是在正常的情况,若是遇到什么洪灾之年,产盐量减少,镇东侯手上的盐就更为紧俏了,与他交好的镇西军还镇南军还好,镇北军和安平军那边,就算高价都未必能买得到货。

所以六方军侯之中,大家最不愿意与之起冲突的,就是镇东侯,否则分分钟被用盐卡住脖子。

制盐获利丰厚,又有话语权,自然就会有人眼红。

一来二去,靠着半个渤海的镇北侯便动了心思,既然海盐品质最好,他手上也有靠海的地方,为什么不索性自己制盐?

当时的宰相林安对此也是极为支持,毕竟如果镇北军这边能制盐,那他们就有了制衡镇东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