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便到了三月里,东宫大喜,姬昊于宫中设宴,群臣皆入宫赴宴以庆贺太子大喜。
原本姬昊想宣赵珩赵琮兄弟俩入宫,借机抬举抬举赵家人。不过被姬元煦劝下了。只说赵家人出身乡野,不懂宫中礼仪,更不懂大臣之间的机锋,恐被人下套,到时闹出笑话,反倒叫皇家没脸。
姬昊一寻思倒也是这么个理,便也作罢。
杨泉则顺势道:“若陛下想抬举赵家人,不如赐兄弟俩一个小官儿当当,朝廷正当用人之际,兄弟俩若得陛下赏识,想来会感恩陛下,替大周守好西北。”
不等姬昊开口,姬元煦便嗔怒道:“杨公公这话说的,本宫正待推行新法令,官职皆应凭功而得,岂能叫赵家兄弟凭白得封赏?好处若给了自家人,新法令的推进也必当受阻啊,杨公公这是要将本宫架在火上烤不成?”
杨泉陪笑道:“老奴眼皮子浅,殿下莫跟老奴一般见识呀。”
姬昊闻言,点着姬元煦的脑袋笑道:“你这小子,总是循规蹈矩,以后如何能斗得过朝廷那帮老家伙。”
“无规矩不成方圆。既是儿臣提出的变法,理当给群臣做个表率。”
姬昊对姬元煦愈发满意了:“若朝臣们都像煦儿这般一心为公,朕也能轻省不少。不过该给赵家的好处还是要给。”
他寻思片刻,问姬元煦:“依你所见,赵家兄弟能耐如何?”
姬元煦如实道:“若非新法令推行之际,儿臣必会向父皇举荐赵家兄弟俩。我这两位舅子虽出身差,但也请了先生读书,又有赵都督身传经验,于武功兵法上也有小成。若有机会,未来未必不会成为顾少将军那等青年才俊。”
姬昊就明白了。便道:“朕有心对杨氏用兵,然我大周少良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