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没见过宝玉,林如海或许还会考虑一下,但自见过宝玉之后,林如海除非疯了,才会把自个的宝贝女儿许给宝玉,但贾母一心想把宝玉和黛玉凑在一起,倒是让林如海不好谈环哥儿的事了。

且不说荣国府里之事,在登基大典之后,四皇子正式即位,是为永正,隔年便是永正元年,与此同时,薛远亲上京城,进献土豆。

第51章 男德

自薛远拿到土豆之后,二话不说的便在江南买了一处小庄子,亲自种起了土豆。

为了种土豆,他甚至连下西洋的事儿也都推了,可见得对此事之看重。

薛逸本来对这事颇有几分微词,毕竟薛远下一趟西洋,带回来的利益可是以万两计的,薛远少跑一趟,他们薛家损失的可是有好几万两了。

但薛远倔起来,十匹马都拉不回来,更别提这事事关自个是否能从商户进阶为官身,薛远更不可能听薛逸的话了。

薛逸无奈,只好让薛老管家代替薛远跑上这一趟,横竖薛老管家也是跑习惯的,再加上薛家的水手、船长都是用惯的老人,有没有薛远影响也不大,只不过薛逸恼怒力下,还是趁此机会大大的削减薛远今年应得的利润。

堂堂的薛家二房,不知拼死拼活下了多少次西洋,带回来多少的货物,所得到的利润竟然还不如纯分收益的薛家其他几房人。

要是以往, 薛远不跟薛免吵翻天才怪, 而如今有了更大的目标在眼前,眼前的盈头小利便也就不管了。

薛远就这样一头扎进了土豆种植之中,虽说在这年代没有什么化肥,但即使不精心耕作,土豆的产量也是一般水稻的二到三倍。

薛远虽然已经有了些心里准备,但饶是如此,当他真的见到土豆的产量时,还是吓了一跳。

看着几乎快堆成小山的土豆, 薛远张了嘴, 久久说不出话来, 这还只是一个庄子的产量呢, 要是好几个庄子都种起了土豆,那产量更是能海了去啊。

头一回,他突然觉得种田也是能发财的。

在他身后,一群老农喜的抱头痛哭,原本他们都以为这一季的收获会被二老爷给做作完了,没想到这土豆的产量竟然如此之高,有这么多的土豆,即使交了租,也尽够他们吃个饱。

更难得的是先前二老爷说要搞什么对照组,他们土豆有种在良田里的,也有种在山坡地上的,甚至连屋前屋后也略略种了些,结果良田里的土豆产量虽是最好,可其他地方的也不差。

有好些有经验的老农已经琢磨起来了,既然这玩意不需要良田也能种,收成也差不多,他们佃回来的上好田地可继续种水稻,再开几块荒地种种土豆,到时种出来的稻米继续缴租子,自家人吃吃土豆就成了,不但日常的嚼头都有了,还能余些银钱。一名老农又哭又笑,着实不能自己,“要是早就有这士豆,我女儿也不会饿死了。”

几个老农都面露哀凄之色,谁家没饯过,谁家没穷到卖儿卖女过,要是日子能混得下去,谁会想要放弃自个的孩子呢,可这日子就是饿的过不下去了,这才不得不卖儿卖女啊,要是早些有土豆……

好些老农也忍不住跟着抹起泪来了。

薛远心下感慨,他虽然出生大富大贵之家,不曾饿过,但绝对不是不识俗务之人,自然知道农民之苦,也知道光是吃饱两字对农民们便是极为困难之事。

他抹了把泪,沉声道:“远定会将此作物承给圣上,相信圣上必定会将此物推广,到时我大晋朝便不再有饥荒之苦。”

光一个庄子就有这等子产量,而且土豆也不过二个月上下便可收成,多种一些士豆,何愁将来会饿肚子呢。

原本按着环哥儿的建议,土豆这玩意毕竟是个新作物,应该多试种几次,确定土豆的特性后再行进献,可眼下正好碰到新帝登基,有比这种时候更好的时候吗?

更何况土豆高产的特点已经确定了,不趁这时进献,更待何时?

于是乎,薛远便带着足足好几车的士豆进京,本来像他这般的商人,既使有了一个皇字,又是带着良种进京,但要见到圣上,可说是千难万难,但薛远有的是银子,他不惜血本,以银钱开路,不过短短半个月,便将土豆之事传到了永正帝的耳中。

乍然听见此事,永正帝也不由得大喜,连忙让薛远将士豆献上,并照着薛远的建议,安排皇庄种植。

薛远也是个会来事的,不但带了土豆,还带上了未采收的土豆,以及用土豆做成的各种吃食,虽然贾环当时的只注重在如何种植土豆上,但做为华夏人,吃才是华夏人最大的本能,薛远还无师自通的让人做了不少土豆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