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廉亲王并无正妃,前头的正妃也没留下一儿半女,只要元春能生个一儿半女,即使将来廉亲王正妃进了门,元春也已经站稳了脚跟,说不定就连正妃也得仰其鼻息。
他们贾家更是有可能做未来的廉亲王世子外家,是以在贾政看来,这真是一桩再好也不过的婚事了。
至于荣国府和先八皇子妃之间的事儿,贾政压根没放在心上,先不说当年荣国府指证的是先八皇子妃可不是廉亲王,圣上也不过是罚了先八皇子妃,而没罚廉亲王,所以他们家并没有得罪廉亲王。
再则,他私下揣摩,先八皇子妃没给廉亲王添个一儿半女,又不许廉亲王纳妾,想来廉亲王和先八皇子妃早就夫妻感情不和了,所谓中年男人三大喜,升官发财死老婆,真要说起来的话,他们荣国府可是帮了廉亲王一个大忙呢。
也因为如此,他极为看好自己的女儿成为廉亲王妃,看在元春即将成为王妃的份上,他也难得对这个女儿多了一些好脸,更是约束住了赵姨娘,让她乖乖的交出管家权,别再闹事。
赵姨娘虽然心有不甘,可她心里明白,她虽然得太上皇赐恩,成了贾政的二房太太,可她不似王夫人那般有着位高权重的娘家人,更不似王夫人那般膝下有儿有女,手里更无多少私房银子。
她所有的权力全都来自于贾政,要是贾政不支持她,她不过就是一个空壳的二房太太,贾政发了话,她也只能默默地将手上的权利交还给王夫人。
王夫人一得回权利,当下便把赵姨娘和探春的待遇给打了回去。
原本赵姨娘偏着自己,以女儿要娇养为由,把探春的月例抬的高高的,按着府里的规矩,府里的姑娘和公子每个月的月银都是二两银子,但赵姨娘一当家,探春的月钱顿时提到了五两银子,而且什么好东西都让探春先挑,无论是宝玉还是贾兰都只能拿探春挑剩下的。
好在探春聪慧,知道母亲做的过了,便以长幼有序为由,每每先将东西送到李纨处,让长嫂和兰哥儿先选,这才圆了过去。
赵姨娘所做的糊涂事可不仅仅只有这些,原本贾政房里除了赵姨娘之外,还有一个周姨娘,并着好几个通房。
结果赵姨娘管家之后,先是以贾政多年不睡【司姨娘,周姨娘待在府里,也不过是浪费粮食为由,将周姨娘给送回了娘家,接着又以家里没银钱为由,把贾政房里的通房给发卖了大半。
家里的人手更一再被削减,就连贾政身边的清客也被赶走了大半,不只如此,赵姨娘还时不时寻由头苛扣下人月银,简直成了邢夫人二号,一时间,贾府里怨声戴天。
王夫人一得回管家权之后,先是将探春的月例降了回去,又把赵姨娘的小库房给搜刮了一遍。
做为婢妾,赵姨娘是没有嫁妆的,即使有一些月银、赏赐,也着实不多,小库房里大半都是她先前管家时私吞的东西,如今自然得把东西给吐回来。
不过周姨娘和贾政屋里缺少的通房倒是没补回来,只不过给贾政添了几个清秀的小厮罢了,横竖小厮和通房丫环的功能差不多,也不怕他们怀孕,再生儿育女分薄了家产。
至于贾政不是贾琏,没那方面的兴趣,这……就不在王夫人的考虑范围内了。
好好整治了一番赵姨娘之后,王夫人这才得意洋洋的给元春置办起嫁妆,按理来说,元春做为荣国府嫡出的大姑娘,嫁妆少说也有一万两银子,而且因为是嫡长孙女之故,比一般的嫡出女再加三成。
一万三千两银子,怎么算都可以置办出一份像样的嫁妆了,只可惜眼下贾府不是荣国府,而且荣国府当年还了欠银之后也元气大伤,剩下的银钱着实不多了。
当年贾赦分家之时又坚持按着嫡长七成,余子三成的规矩分家,落到贾政手里的,除了他们一家子住着的五进大宅之外,也就只有几万两银子和王夫人的嫁妆。
这几万两银子要是放在一般人家,也足够花销好几代了,可落到贾府里却有些不足,先不说贾政仍当着自己是荣国府二老爷,平时总是要吃好、喝好,还三不五时跟同僚去饮个小酒,平时的花销着实不少。
再加上赵姨娘是个手松的,还不到一年呢,这银钱便被她花销了大半,瞧着这帐本子,王夫人着实有几分头疼,倒不是不能给元春备嫁,只是这一备,贾府里也空了大半,她膝下还有宝玉,总不能不给宝玉留点啊。
好在她原本不再往来的兄嫂知道元春将入廉亲王府后让人送了几箱箱笼,说是给元春的添妆,再加上贾赦、贾敏添的,王夫人又强逼李纨也给元春添妆,即使是这样,还有些不够,王夫人不得不将自己的嫁妆拨了一大半出来,这才凑出了六十四台嫁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