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第 141 章 乔和平看着他爸妈……

他当时去城里当学徒为的就是安身立命,让家里生活变好有一个依据,一开始还真的不是为了钱才去的,只是后面没想到正是因为他当初的这个决定,才会在后来让一家子都进了城,过上了好日子,不过这些对于当时的他来说就是后话了。

虽然乔秋生从老太太去世到一家子都进了城这十多年来,都一直没有去探寻老太太留下的那笔遗产。

但经过五三年那件事,他也最终知道了老太太留下的是什么,当时阿妹也没瞒着他,直接跟他商量的。

那是□□张取款凭证,各个银行都有,这些乔秋生是早就已经知道的,所以他看着梳妆盒里的那些取款凭证问道:“这些不都已经没用了吗?”

乔秋生这话也是有缘由的。在建国之后,国家接管了几乎所有的银行钱庄,一九五三年就开始了银钱业的存款清偿工作,在解放前把钱存到各大银行钱庄的,办理登记手续,可以进行给付,虽然因为前些年□□币值下降以及存款的年日最终取出的存款会有些折扣,不过大概也就在八折左右,存款损失并不大,当然这也是建立在银行合法性的基础之上的。

乔竹芳小时候也是出身富贵人家,父亲是个富商,也有些家产,只不过在她六七岁的时候,父亲路上因为混战枪击遇害,她娘为了躲避那些贪婪族人的迫害,就带着她千里迢迢的跨省逃家了,改名易姓,连户籍都改变了。

走得匆忙,大部分家产都舍去了,包裹里只藏了一些不显眼的金银首饰,然后来到何家村这边重新生活。

这也是无奈之举,当时她们就只有母女俩外加一个嬷嬷,三个女流之辈,东西带得太多,最后估计也守不住,再加上“兵贵神速”,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那些族人就要过来接手家产,除去她们母女俩了,她娘也实在没时间在家里细细搜罗。

而一路带到何家村的那点金银首饰,拿出了一些不显眼的换了钱,盖了房子,之后就用于生活了,剩下的一些就成了乔竹芳她的嫁妆,也并不算多,比起她小时候家里的家产,可以说是九牛一毛,只不过对于已经和她娘一起千里逃家改名易姓对她来说,这些已经是全部了,到现在还一直藏在箱底,从来没有拿出去过。

她娘也一直记得树大招风的道理,日子要是过得太好了,肯定会惹出事端来的,谁能赌得了人心呢?所以那些年家里一直很低调,别人日子艰难的时候,她家也差不多,当然私底下的生活水平到底也是好一点的,不过也有限,用的一直都是当初带过来的那点财产。

只不过身边就只有这点财产,并不代表这些就是全部。

她跟娘离家的时候年纪实在太小了,才六七岁,很多事情都不记得,在她娘病重,快要走了的时候,就把以前没交代她的事情通通都交代了一遍,其中自然包括了那些一直都没取出的家产。

原来在她小的时候,家里在各处银行都存了不少钱。

在那个年代,局势动荡不定,为了规避风险,很多人都把钱存到了银行里。

但是又怕存到当地银行的钱会被军阀提走,于是狡兔三窟,除了当地的各个银行,还私底下在那些外国银行也开立存款户,尤其是汇丰和花旗两大银行,一个是英国的,一个是美国的,他们属于中立国,是不怕那些军阀的,尤其存款的时候是不看身份的,取款的时候也只看你的凭证,把钱偷偷存起来总比因为战乱都被人抢走好。

所以不管是军阀还是官僚、地主、富商,都私底下把钱存到这些外国银行里。

乔竹芳她爹和她那连面没见过的爷爷自然也顺应潮流,把钱都往银行存着的,本地银行用来方便流通取用的就不说了,那些外国银行也存了不少金银。

她娘当时走得匆忙,虽然没来得及将那些金银细软都带走,但却是把那些取款凭证全都在书房保险箱找到了,直接贴身带走。

只不过五三年的时候,国家要求登记取款,当时乔竹芳她也是看到了报纸上的公告的,那个时候一家人都到城里来了,也都有了正经工作,工资也都不低,日子比以前过得好多了,这会儿就算把存款取出来,也不像在乡下一样不敢花了,乔竹芳自然是动过把存款取出来的念头的。

但关键在于,要想取出存款,必须进行登记,除了不能用记名、堂名,必须证明存款是自己的之外,还要提供户籍所在地管理机关证明,以及过往存款人的资料还有住址,其他更多林林总总更加详细的登记就不必说了,几乎可以说,只要把这些存款取了,乔竹芳和她娘之前的那些改名易姓、更换户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

而且乔竹芳她还得回一趟以前的老家,必须要到那边银行还有当地户籍处再开证明,估计只要她一回去,就能遇到她爹那边的族人,到时候少不了一番牵扯,她爹那边的族人绝对知道那些存款的存在,看到了报纸上的公告后,估计得轮流不分白天黑夜地在银行那边守着,就算那些人不知道她长什么样子也无所谓,她登记的时候是要登记她爹的姓名的,那些人直接按着这个来守株待兔就行了。

这些还只是顾虑之一,斗地主在建国后就开始了,乔竹芳就算什么也不懂,也知道这个时候换回以前的户籍,在户籍机关那边挂上名重新划分成分不是件好事,后面十几年后的经历更证明了她当时的直觉是正确的,资本家都是要被打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