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出学生来管束学生么?”郑夫子拧眉, 语气中有着片刻的迟疑。
在儒家的序列里,君臣父子师长,似乎还没有一个同龄人来管束其他人的道理。
宁颂想了想,换了一个词语解释:“或者说, 是选出一个人来服务大家。”
服务。
《孟子》中说“民贵君轻”, 前朝也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当一地的主政官, 也称之为“父母官”。
“服务”这个词倒也有些新意。
“平日里帮忙维持秩序,收发作业,有什么事也方便通知大家。”
见郑夫子还有些犹豫, 宁颂说道:“大家都是同龄人,更知道怎么才能让同龄人接受一件事。”
“况且, 学生这么多,您不但要忙读书,还要管理这么多孩子,太累了。”
郑夫子想了想自己近在咫尺的岁考,点点头答应了。
“先使用一个月。”
谨慎起见,郑夫子先把丑话说到前头。若是效果不好,或者是惹出什么事情来,这事儿就再干不了。
宁颂自然点头应允。
得到了郑夫子的首肯,宁颂很快拿出了方案。
苏期听完了宁颂的计划,没评价过程,反倒是好奇地问:“会有人愿意当这个班长吗?”
按照宁颂的说法,这班长除了“服务”的职责之外,一点儿好处都没有。
干一件事,总要有收获才有人愿意去干吧?
宁颂闻言,脸上浮现出了隐约的笑影:“谁说没有好处?”
班长再小,也是一个管理岗位。
虽然没有物质奖励,可实际上能获得的好处却不少。
消息上的便利、师长的看重、服务同学的经验,不都是收获吗?
苏期家里有店铺,宁颂用生意上的道理给他举例:“你能记得铺子里的掌柜,能记得店小二吗?”
自然不能。
“可是掌柜与小二是不一样的呀。”苏期想说。
这两种工种拿的可不是同样的薪水。
宁颂淡定回答道:“那若是两者薪水相同呢,谁愿意干掌柜,谁愿意当小二?”
掌柜是东家的身边人,自然无论是前程还是好处,都好于小二若干倍。
可苏期仍然觉得不妙,拧眉:“有这个必要吗?”
在苏期看来,宁颂是将官场上那一套带到了私塾中来。
“如果我是学子,没有必要。但现在领了助教的差事,拿了助教的工资,就有必要。”
将现代的管理体系照搬过来,宁颂自然是为了自己这个助教当得轻松才干的。
他即不愿意被人看作是尸位素餐,拿钱不干事,也不想因为领了助教的工钱,而占用读书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