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页

又有人提到了学费一事。民间男子学堂多需要束脩,所以读书认字才成了极少数人掌握的。

可女子学堂的画,男子尚且没钱读书,女子就更少了,高门大户的女子自有请进家中教导的先生。

若是不收束脩,那支出可就大了去了。

这一点元岫还真想到了。

“进来鸿胪寺广大人才,尤其培养会他国语言之人,而与边境他国的往来也日渐频繁。大夏以丝绸、刺绣、瓷器和茶叶为首,畅销列国,供不应求。这便是大把大把的银子。民间寻常书院收的是总学费。女子学堂,大可按科收费。若是织布女红大可分文不取,学成后可以去接相关的生意来做。只要与他国往来的足够,做多少都是不愁卖的。如此国库有了银子,女子有了生计,岂不多处有意?”

元岫说完,就看见弹幕上飘过一些字。

【666666!这不是技校吗?】

【技校学成包分配!直接进场上流水线哈哈哈哈哈哈!女鹅真的,我哭死!】

【其实不止这些,写字画画也能赚银子,还可以多开一些班,比如陶艺炒茶一类的。重点培养职业人才内卷起来。不然只靠着父一辈子一辈的私密传承,就是再有一千年也很难有进一步发展。】

【确实,先学再发展。仅限于几人代代相传的东西几千年才会出一个人才。可一万个学过相同东西的人里,肯定会有天才,代代都有天才的话要不了多久就会有质的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