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无论文明再发达,人类在大自然面前依旧渺小。

天气状况不容乐观。

铅云遮住了极光华彩,极北地区的风雪一刮就是好几天,他们几次想要撤离,又总是不甘心地想来最后一次。

很多个最后一次之后,负责望的观察员终于有了发现。

“总巡查,下面有很多金属,像是飞行器残骸,但是面积很大,初步判断不可能是飞行器!”

宋海司擦掉舷窗上薄薄的哈气,看到下方那一大片反射着乌暗光泽的金属。

的确不可能是飞行器,根本不可能有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的飞行器。

跟闫博士一起斟酌片刻后,他们决定降落。

他们降落在金属边缘地带,宋海司带着一队人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各种异状,小心翼翼向金属群靠近,而在他们后方,微型光束炮悄悄架了起来。

尽管仪器在这里没探测到任何污染物,他们还是不敢掉以轻心。

认知被不断颠覆,人类的常识在这个世界已经落伍了。

他们趟着厚厚的积雪,一步步挪进大片金属群,金属上落着雪,踩上去一步一滑,就算相互搀扶还是不断摔跤。

渐渐地,他们都麻木了,机械地重复着这些动作,蹒跚向前。

闫博士粗重的喘气声从面罩里传出来,他边走边观察手里不断发出声音的仪器,还不时低头检查一下脚边的金属。

终于,他笃定地说:“这种金属我没见过。”

宋海司点头:“嗯,我也没见过。”

他并非在揶揄闫博士德不配位,他们面临更严重的问题:在荒无人迹的北极,凭空出现了两个大陆板块代表都没见过的金属,这意味着什么?

又走出一段距离,他停了下来,一行人都跟着他停下。

他弯腰捡起一块带有三角形凹痕的金属碎片:“注意到了吗?闫博士。”

经过一番自我调整,内心已然恢复平静的闫博士笑了一下:“如果你是指,这些扭曲的金属实际上是被复制出来的,那我注意到了。”

宋海司赞赏地看了他一眼:“我觉得这里应该有飞行器坠毁,拟态液体不断复制的只是它的某些碎片,真正的飞行器正埋在下面,就像819号城市一样。”

闫博士环视从雪面上支出的乱七八糟的金属,叹了口气:“还好,面积不大,咱们慢慢找吧!”

第90章

一队人分为三支小队,交替着在寒冷的雪地中寻找线索。

时间过去一天一夜,他们终于确定了坠落飞行器的主体,它被冰封在层层叠叠的金属碎片复制品下方,他们想尽办法在成功在地面和残骸之间开辟出了一条路。

一切都是陌生的。

这样的天气里,人的身体和思维像是一起被冻住。

进入残骸后,闫博士迟钝了看了周围半天,才抓住宋海司的胳膊:“不对吧?这是哪个大陆板块的风格?”

手电光的照射下,周围空荡荡的,墙壁上结着厚厚的霜,分析不出材质,部分裸露出来的花纹简练却有力量,地面上有大小不一的凸台,其余什么都没有。

没有操控台和座椅,没有通讯设备,没有舷窗,像是一间密不透风的空房子。

飞行器在坠毁时出现了近三十度的倾斜,所以地面上有坡度,表面结实地冻着厚厚的霜,他们的雪地鞋能派上用场,但走起来仍然吃力。

宋海司跟闫博士差不多想法,几十年前污染潮来临之前,人类的文明是连通的,无论是哪种科技,他们都会选择最先进的那一种取代自己现有的,这是一种进步,没人会主动跟世界脱节。

载具也是科技发展的一种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