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妈妈,多多的生存经验还是不足。

饲养员懊恼的想了想。

熊猫幼崽如果被独牛攻击肯定是非常危险的,但好在他们对多多也有信心。

果然很快的多多察觉到独牛的动机迅速的人爬上了树,等到独牛离开之后,才谨慎地离开选择和独牛不一样的方向,迅速的离开了监控的范围。

顿时大家都放下了心。

此刻看着摄像头的两端,肥嘟嘟的幼崽们此刻坐在遍地的竹子上面,背靠背地坐着如同一个个小饭团,眯起眼睛准备享受他们丰盛的午餐。

而多多却仓皇的在山林中避开牦牛。

他们不禁想起了,之前桂桂绕着那片走了一圈,最后选择离开的样子。

难不成幼崽们是闻到牦牛的味道,所以选择离开那片竹林,来这里避险的?

这一次多年从事大熊猫野培的工作人员却并不以为是巧合了。

他们是知道动物身上的基因会影响幼崽野培的。

有的幼崽天生勇敢、机敏、谨慎、好奇心重就是更适合探索野外。

这就是为什么基地野培挑选的幼崽更倾向于挑选父母一方来自野外身上有野性基因的幼崽。

在野培工作中先天的基因和后天的努力一样的重要。

会不会这一批幼崽的基因就是更适合生活在野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