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被观察到的,会在特定时期规律性出现的流星雨都会被国际天文组织以它们高峰期时距离辐射点最近的星座来命名并收录。
比如著名的双子座流星雨, 它的活跃期就出现在每年十二月的上中旬。
而去年十一月初的这场大规模多发性流星雨,则并不是国际天文组织记录在档案中的已命名流星雨中的任何一个。
相近的时间, 多个地点, 无数个辐射点。
在短短的半个小时内,夜空中迸发出数以万计的向下飞来的流星碎片,形成了极为繁盛密集的强流星暴,仿佛在天幕上盛放的烟火礼花, 光点后面拖着长长的发光尾巴。
流星垂落,星光如瀑,宛若流浆倒挂, 好像一场从天而降的巨型银雨。
流星暴在全球各地相继降临。
当天文学家试图观测并记录这场此前并没有出现过大规模流星群时,他们惊愕地发现, 这些流星……都是从不同个分散在地球四周的辐射点流散出来的。
不,那也根本算不上是辐射点。
没有任何流星可以做到,如此雨露均沾地将自己的神圣光辉均匀地撒向整片大地。
那是任何人在记忆中都无法磨灭的画面与印象。
夜晚降临,地球上的千家万户都笼罩在黑暗之中。
城市建筑的门窗中透出冷暖不一的星点光源。所有上班上学的普通人还是像往常一样,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
然后倏然间,突如其来的强光源点燃了整个天穹,使得地球表面亮如白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