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李想疑惑道:“圣上怀疑哪位皇子?”

嘉和帝斩钉截铁道:“老四。”

他面上是父亲对儿子的寒心,说出的话,却是帝王的冰冷无情:“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搞出这些事,还这么久没有被发现的,只能是某位宗室皇亲。朕的兄弟们,死的死,贬的贬,而朕的皇叔堂兄弟们,他们不敢这么干。只有朕的亲儿子们,才会干这种事。”

“先说东宫党,太子稳重良善,老七心思深沉狡诈。他们一个是不耻做这些事,一个是做这些事怕是连尸体都发现不了。再说魏家这边,老五憨厚胆怯,老六内心荒芜冷血,他们一个是不敢做这些事,一个是做这些事怕是连尸体都懒得埋,说不定直接扔在京华大街上。现下,能干出这种事的只有老四。”

“只有他,有胆子做,却没有脑子善后。”

他的无奈寒心中,包含着对谋算半生终究一场空的不甘、苍凉、遗憾。

他的几位皇子,他对老四最好,也最有耐心。

不是因为老四多好,也不是因为他多喜欢老四的生母王昭仪。

而是因为他与废太子宣其一样,出自寒门。

他在先帝诸多皇子中,并不出众,也十分不讨先帝的喜欢,他是被世家扶上这个皇位的。

等他登上皇位,他才知道先帝为何扶持出自寒门的皇子。

大琅王朝几代皇帝都受世家的掣肘。

世家会扶持那些出自世家的皇子,用来稳固世家宗族的统治。

准确的说,是世家选定了皇帝,而不是皇帝选定了世家。

从先帝起,世家之权与皇权矛盾争端欲大,最终导致几位皇子自相残杀,他是世家扶持上去的皇子,也是先帝迫于无奈立的太子。

就这样,世家与皇族平和了几年。

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他虽被世家扶持上位,可不愿意受世家掣肘。

所以,他开始慢慢的削弱世家之权。

他的结发妻子虽是魏淑妃,但他选的皇后却出自寒门。

他的皇后早逝,但留下的唯一的儿子宣其却文武全才,正直善良,得尽民心。

他一边削弱世家之权,一边费尽心力培养这个儿子。

他知道世家之权是经过数百年累计起来的,那是世家的底蕴。

他并不幻想能在有生之年结束这乱象,所以他培养了能够继承他意志的太子。

他将所有的一切都给了这个儿子。

这个儿子如他所期望的那般长大,成为贤能的储君,满朝上下无不对其称颂有加。

可是,他却犯了一个无法挽回的错,带着他全部的心血与期望,死在了宗正寺里。

太子死了,他只能从寒门子弟中再选出一位,可是世家却不再给他这个机会。

势力角逐中。

他按照长幼有序选了三子宣帆。

宣帆母家也是世家,只是并非京都世家,而是梁淮世家。

这些世家攀枝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京都还是梁淮,有何分别?

他不甘心。

就算宣帆不是出自京都三大世家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