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无论是各个坝口修建堤坝,还是挖通各流域的水流,形成分流,或是修筑抗洪滩……这笔钱财都足够了。

六部很快将这件事落实。

琅武帝花费了八年,终于将苍西河堤坝、分流、抗洪滩修筑好。

他最后晚年因几个儿子夺嫡与世家大族的矛盾,导致他没有将心思放在国事上,且朝堂动乱不已,战争频频发生,导致民生疾苦……

但他到底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苍西河若是治理好了,那将是功在千秋。

后世的史书始终有他浓墨重彩的一笔。

百姓会将这件事铭记。

可后世的史书上,只留下了这么一句话

琅武帝永远都不知道,自己花费三千万两巨款,耗尽八年的时间,整个晚年都期盼着这项伟大的工程竣工,他以为这是他漫长政治生涯中,最了不起的杰作。

他在千秋功业的美梦中奔赴了黄泉。

可是,白银铸就的堤坝,却抵抗不了一场洪水。

嘉和十二年爆发的一场巨大洪水,彻底冲垮了他延续下来的美梦。

可这一切,他已无法得知了。

在嘉和十二年,爆发了一场巨大的洪水。

那时,苍西河两岸的百姓因前几次小洪水有恃无恐的度过,这次他们也以为先帝花费巨资修筑的堤坝必定坚不可摧,所以都有恃无恐。

苍西河下游的豪商贵族甚至还登上大船,摆上酒宴,招来琵琶国手与数千美女。

他们登船而立,迎风起舞奏乐,想要感受一下洪水的激荡。

却不想,这一场洪水,冲破了无数粉饰在太平下的腐朽,冲破了豪商贵族狂妄无知的美梦,冲破了琅武帝的千秋功业,更是冲走了万顷良田、三十多万百姓的生命、一两百万百姓的家园……

洪水爆发后,嘉和帝紧急召集百官抗洪救灾。

就在这个过程中,宣其与苏泰发现了不对劲。

那些用来修筑堤坝的,并非泥浆沙石,而是一些普通的石块。

那些打在桥坝下的桩,并没有经过精确测量,而是草草了事。

那些为了应对洪水做的分流,也根本是挖小渠敷衍了事……

甚至那些湍急地段所做的减缓地带,也只不过是挖平小半座山,根本没有做缓冲地段的工程……

他们经过几个月的勘察、寻找证据,最终查出当年治理苍西河修筑堤坝的三千万两白银,用在实处的,不到一百万两。

而这些钱,当年都被以魏家为首的世家层层瓜分。

苏泰书房暗格里的那些账目、图纸、以及下面压着的证词等,都是证据。

而这份证据,却要了他与宣其的命。

他们在朝堂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早就将世家大族得罪个遍。

若是他们将这份证据昭告天下,那将不仅是前有未有的民愤,更是史书中千古的骂名……

所以他们诬陷苏泰与宣其谋反。

谋反的罪证还是由苏鸣亲自递交的,增加了多少可信度?

他们利用士族的权势向嘉和帝施压,要他处置自己的恩师与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