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席僧衣、缠绑腿,个子不高、宽肩窄背,看起来十分结实。朝霞红光将他的小光头照得锃亮,却也勾勒出他眼窝深邃、鼻梁高挺。

寺中的笤帚比他还高,他却挺直腰背、一下下扫得很仔细。

今日是承和八年四月十七,宁王妃要来寺里。

往年王妃是一开春就来,今岁不知何故延了一月。

将石阶上的灰尘和落叶都扫到两边,小和尚停下来,忽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如今已是承和八年,明年宫中就会爆发时疫。

八皇子和六公主都会夭亡在这场大疫里,而缠绵病榻多日的中宫皇后,也会因接连丧子丧女而受不住打击崩逝。

适时,襄平侯就会上京。

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小和尚垂眸看看自己双手,眼中寒光陡现、险些捏断那根笤帚。缓了好一阵,他才拭去额上汗水、继续扫地。

深山空寂,笤帚沙沙。

忽然山下传出马蹄哒哒、铜铃阵阵

他竖起笤帚循声而望,在竹丛榆树的疏影里,看见辆金碧辉煌的马车。

与此同时,身后山门开启。

寺监匆匆带着五六个外院弟子赶出,迈步下石阶相迎。

小和尚敛眉让道,错身时,弯腰与他们作揖。

闻言,为首寺监对他一笑,“明济有礼。”

……

报国寺在京畿东南十七里的祭龙山上。

祭龙山山势陡峻、岩峰奇崛,叠嶂层峦中到处都是生根于危岩乱石中的虬曲古木,日出日落云霞漫山,四围山壁明如烈火、暗似松墨。

顾云秋这会儿也睡醒了,正挑开车帘、趴窗边看风景。

沿山道往上数百里,苍松翠竹后掩着座庄严古寺:红墙碧瓦、门楼巍峨,远远就能看见门上描金的“报国”二字。

报国寺历史悠久,能上溯少说百年。

最早的禅院建在祭龙山顶断崖上,往后的三宝殿、五尊佛、钟楼鼓楼和藏经阁等,也依山势盘桓建于孤峰危岩间,以飞桥铁索、云梯石栈相连。

后来约莫五十余年前,锦朝皇族内战,世宗皇帝被叛军逼得走投无路,只能躲上祭龙山、藏身报国寺。

待他顺利复位后,便钦定报国寺为大锦国寺,并于原本的禅院南坡山势较缓和处,修建了如今这座气势恢宏的寺院。

绕过泥泞山道上最后两个急弯,车夫勒马,稳稳当当将车停在山门前。

圆空大师世外高人,并未出面迎接,只派了寺监一个胖胖的头陀出面料理一切。

当年王妃在寺中生产,为不给报国寺添麻烦,宁王便出资买下了被当做产房的僧舍,重新在后山给大师们扩建了新的僧房。

原来僧舍的位置便让出来,又修了间天王殿,殿后设一座花园。

在花园西向的院墙上开月洞门,门边设两座直房,直房连接回廊、假山莲池和一座九曲桥。

向北,又在莲池畔围出阔院一间。

院内设正堂、左右厢房,算王府私邸、专供王妃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