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日,韩大人的这位下属正坐在公堂上,忽然有两个老太太拿着一匹冰绡进来,都说那布是她的,双方各执一词又无人证,根本无法评断。”
“然后呢?”
“然后啊这位下属将那匹冰绡拿到堂上细看后,就分别问了两位老太太是做什么的。”
“第一个老太太说,她是个小商贩,平日就沿街叫卖饴糖。第二个老太太说她没什么正经活计,只跟着做铁匠的儿子一家生活。”
“这和案子有关吗?还是,只是例行询问?”
宁王笑:“自然是有关系的。”
那下属听完两个老太太的陈述,心中已然有数,但他还是装出一副为难的模样,对两位老人道:
“眼下你们各执一词,本府也不能评断,没有别的人证,也只能先问问当事的这匹冰绡。”
两个老太太傻眼了
一匹冰绡怎么问?
王妃和顾云秋心中也有这个疑问,都好奇地看向宁王。
“下属指着那匹冰绡,问它姓甚名谁、家住何方,两个老太太谁说了真话,它到底是谁的布。”
自然了,冰绡不可能开口说话。
于是,那下属连拍三声惊堂木,指着冰绡破口大骂,说它藐视公堂、无视府衙,当即要人将之捆到柱上拷打。
“拷打……一匹布?”王妃忍不住笑。
宁王点点头,也弯下眼睛:“所以说是一桩趣事。”
“那,最后审出点什么没有?”顾云秋追问。
宁王哈哈一乐,揉儿子脑袋一把:“自然是审出来了。”
那匹冰绡被绑到柱上后,官员吩咐衙差们用板子重重打上去。
不多一会儿,就从中掉出来一层细细的粉末。
着人一试,那粉末尝起来竟是甜的。
这样一来,结果自然清楚:
冰绡就是那个卖饴糖的老太太的。
后来经过下属审问,铁匠家的老太太承认,是她见到冰绡光滑洁白,一时生了歹念,才想着要冒领的。
宁王讲这故事,是为了逗老婆开心。
顾云秋听着,却从中得到了解决陈家村盗案的启示。
吴村长有恃无恐,不过是见贼赃无法被落实。
若能想办法在那些黄芽菜、芜菁上也做出个这种“糖粉”一样的物证,等他们把菜搬走,就能捉贼拿赃。
这般想着,顾云秋转转眼珠,目光落到一旁的《御诗札》上。
前世,淳嫔好像也有这么一出。
她是好心,念着故去的先皇后和皇帝,却忽略了宫中还活着的人,以至这本《御诗札》才被刊印给万民,就闹出不少风波。
百姓都在传,说是皇帝不满贵妃协理六宫。
朝堂上的党争政争,顾云秋闹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