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说完这句,李从舟也没给宁王解释这个他是谁,而是就这么跪着讲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将顾云秋说的那番话,一一转述给宁王听。

只是,他并未透露顾云秋的行踪,也没提钱庄和游记漆铺。

宁王听着,心中霎时五味杂陈。

他一面惊讶于秋秋见事的老成,一面又慨叹那孩子迟来的懂事。

垂眸,看见李从舟还跪在地上,宁王便下台阶俯身弯腰、想将李从舟给扶起来。

扶了一下没扶动,李从舟跪得笔直,抬眸以平静的目光看向他,“我觉得他的话在理,所以也请您将……王妃请来,我还有几句话要说。”

听着他的称呼,宁王心头一梗。

即便知道十五载岁月要改口不易,可……哪有孩子唤自己亲娘为“王妃”的?

他不忍妻子伤心,想开口纠正李从舟的称呼。

院门外却传来一串轻咳,伴随着王妃温和的声音,“不用,我就在这儿,孩子你直说便是。”

“你怎么出来了?”宁王奔过去,小心给妻子搀过来。

“成日拘在屋里也闷,”王妃笑笑睨丈夫一眼,“这不是听着了外面的动静,就转过来看看。”

大管事和萧副将挠头,也都退到一边。

他们可不是有意瞒着女主人,实是怕惊扰了王妃、加重她的病情。

他们夫妻说话时,李从舟就那么一动不动地跪着,等王妃坐定、想招呼他起身时,他才摇摇头、低声开口继续道:

“晚辈僭越,有几句放肆的话要禀明。”

“圆空大师抚养晚辈长大,既是晚辈的师父,我亦敬他如父。即便日后还俗,若他或报国寺上下一众僧侣有事,我也必定会以他们为先,并赴汤蹈火。”

这是记恩,宁王和王妃对视一眼,皆点了点头。

王妃在报国寺多年,也算看着他长大,这孩子行端影正、稳重正直,要他做了宁王世子就与报国寺斩断前缘,也并不现实。

“此其一。其二,恩师替晚辈取的名字,晚辈用了十五年用惯了,还想恳请陈情,许晚辈继续使用这名字。”

“至于谱牒上如何记载……”李从舟抬头看宁王一言,又欠了欠身,伏趴下去,“劳您多费心。”

他五体投地跪着,姿态端得十分低。

可说出来的话却忤逆悖乱,确实如他所言放肆。

宁王之顾姓特殊,在锦朝何其尊贵,岂可容许后辈子孙想不要就不要?

而且真假世子案惊动皇廷,太后、皇帝、皇亲国戚和宗正院,无论哪个都要来过问一二,断不能随意应付。

偏李从舟不给宁王开口的机会,重重磕了三个头后,继续表明态度眼下正逢多事之秋,认祖归宗之事不宜大办。

“将名字计入谱牒,在祠堂内拜祭过列祖列宗,便足够了。”

李从舟说完,又认认真真起身给宁王夫妻行了三跪三叩首大礼,并顶着已经有些微红的脑门,直言道出他的隐忧:

“西北战事紧急,真假世子案在这种时机爆出,很容易叫有心之人利用,崩解原本暂时平衡的朝局,于前线补给不利。”

“若太|子党起疑生事,不顾大局从中作梗,西戎定会抓住机会攻□□水关,长驱直入直逼京畿。”

“且晚辈多次到宫中讲经,那太子青宫之内并非一池静水,而是有各方势力蛰伏在水下。太子仁善,却易遭人利用,以致国本不稳。”

事涉朝政,又及国本,宁王的神情渐渐凝重。

“太子身边有位平公公,”李从舟见宁王不语,继续抖出自己知道的情报,“他表面是一团和气,背地里却好赌成性,还食婴胎以期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