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荣伯是京城本地长者,他出面引荐的也应当多是本地城里人,只是库管需得识字、持重,你在这项上要把握住。”

哦,这便是暗讽小邱不稳重了。

“你也别嫌小邱那样儿的不好,”云秋哼哼,“他有他的厉害呢!”

李从舟看了他一眼,软了声,“我是说,库管的人选。”

“那也不能说我的小伙计不好!”

李从舟摇头笑,做了个认输的手势,说最后一项:

“贴告文、找官牙做引,你作为东家会压着他的身契,便是做最坏的打算他偷了你的东西跑了,就就是流户了,出京城后寸步难行,大半只能落草。”

“但这样不仅要给官牙一笔不菲的绍介金,闹出来的动静也大,招着人还好,若是招不着,不是平白惹人瞧热闹?”

“这么说来其实你更推荐我去请荣伯帮忙?”

“请荣伯帮忙找一人,然后”李从舟顿了顿,也给出一条建议,“再过几十日就是宣武楼大比,你可提前写好告文,到时让伙计去派。”

宣武楼大比?

云秋眼睛亮了亮,他险些忘了这个。

“每年那附近都有不少小贩和各地商人派彩单,你们混在其中也不显突兀,而且能到宣武楼看热闹的,多半也是城中百姓。”

前世,宣武楼大比举办在三年前。

十二岁的僧明济以一副画夺魁,得到了太后和皇帝不绝的赞誉。

今生变化颇多,昭敬皇后故去后皇帝实在伤心,又加上大疫,三年前那场宣武楼大比也就交由廿四衙门,随便在禁中一比草草了事。

如今前线太子才得力查办了一批朝廷蠹虫,前线战事也需要后方百姓的支援,皇帝便有了大兴致操持。

所以,今岁的宣武楼大比一定是内外城同庆,除了骑御武术,还有其他技巧比拼。

宣武楼最早是建立在禁城东南角的一座角楼,后来累经几朝改建后,变成了齐城墙高的一座楼阁。

楼高七重、八角宝塔形状,其中供着本朝建立至今的四十八员忠烈武将的画像,每层楼的窗牖上还雕刻着几位大学士写的赞颂诗文。

因此,宣武楼大比承其楼名,内赛多由皇亲国戚、文臣武将在宫禁内参加,在御苑赛马、比箭,也在宣武楼的内城下设立演武场。

各场中夺魁者,能得到皇帝不同的嘉赏。

而外赛则朝向京中百姓,也在禁城的外城墙下设立演武场、戏台,有时也比书画、比擒搏戏,反正是与“武”相关的项。

前世,皇帝以西北战事为主题,向城外百姓出题。

京中各位书生公子、丹青妙客都是极尽能事地描绘战场、着墨枯骨黄沙,唯有十二岁的僧明济、寥寥数笔在黄沙中画了一条官道

道上有一队驼队,驼队拉满了各式各样的货物,正在朝西北方进发,远处红旗招展、隐约能够看到官道的尽头是城门大开的黑水关。

旁人画的是西北战事,他一笔没描军队士兵、西戎敌虏,反而画的是现实中还未存在的场景。

但恰恰,那场景是皇室朝堂、黎民百姓最渴盼的。

只有西北战事歇,商队驼队才能如此安心地驮着货物出黑水关;也只有战事歇、西戎灭,黑水关上才会挂红旗、城门不用锁闭地大开。

也因为大比热闹,每年宣武楼大比时,京城的商户们都会提前准备好彩色的告文纸,去往行人手中发派算是宣传自己。

更有甚者,会扛着旗招过去,不是吆喝自己家新酿的酒如何香飘十里,就是讲述自家武行的师傅们功夫了得……总之,非常热闹。

这主意不错,云秋暗暗记下。

不过提到宣武楼大比,他看着小和尚眼中又隐隐升起点儿担忧。

他是脱离了王府一身轻松,可小和尚骤然从报国寺中出来变成宁王世子,要应付往来的人很多不说,每年的宣武楼大比,可也都是皇室子弟斗智斗勇、比心机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