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李从舟嗯了一声点点头,摸摸云秋的脑袋,要他别乱跑、别吃坏肚子、别进无人的窄巷和暗室。

云秋嘿嘿笑两声,点点头道了句:“知道啦。”

他第一个爬上马车,然后是点心、冯副官,然后从车厢的窗口探出小半个脑袋给他挥手,脑袋后面扎着的小揪揪一晃一晃的。

李从舟也抬手给他挥了挥,目送马车走远后,才笑着摇摇头。

兴庆府今日没有文期酒会,街巷上的行人就明显比那日少,既然要找卖酒的妇人,冯副官就提议从各大酒楼、酒坊中找起。

兴庆府和京城一样,也有东西市和各坊。只是不像京城各坊分布得较为平均和规整,是横平竖直地分成规规矩矩的六块。

这里的坊市建立得相对来说比较随意,有的坊甚至交错叠套,有的甚至是沿西北东南方向斜着建立的房子。

这样迷宫一样的地形若是云秋自己来,肯定不多一会儿就会迷路,但好在冯副官熟悉西北房屋街巷的构建,带着他们穿梭来去,就好像自己家一样。

问过几家大的酒坊对方都说没有见过和云秋描述得相像的妇人,小的酒楼和食肆也没有人见过那样的女子。

最后是驿馆的驿丞给出一条线索,说兴庆府东郊有个临泾河的小县城,叫远旬县,县里多得是烧酒坊,或许他们可以去那边问问。

本着“来都来了总不能空手而归”的原则,中午云秋在兴庆府的一家食肆里请了冯副官吃饭。

这里的食肆没有京城那种茶博士,但跑堂的几个店小二都能说会道,支付一笔赏钱后就能听他们说书讲故事、侃兴庆府的轶事。

云秋本来还点酒给冯副官,被他笑着拒绝了“现在正当值呢小公子,虽说是陪你出来,但这也是世子爷给我派的差事不是么?”

“西北大营当值的士兵是禁酒的,”冯副官笑着找小二换成了西北这边的茶饮子,“您的好意我心领了。”

等菜都上齐,云秋就找了个小二哥问了问,“您知道那远旬县么?”

店小二看看云秋又看看冯副官,眼珠转着似乎在想这两位是什么来路,等点心塞给他一吊钱后,他才眉开眼笑地给云秋他们说:

“知道知道,当然知道,远旬县是我们这儿远近闻名的酒乡呢。”

泾河发源于锦朝疆域内的西海高原,高原上由北向南分布着三座高山,其中在北边的两座终年积雪,雪水融化下来就形成了长河、黄水的源头。

长河、黄水从西到东横贯锦朝疆域,而泾河是黄水的一条支流,在绕过兴庆府北的两座高山后,往下冲刷形成了一片小小的滩涂。

泾河在这片滩涂上接连往北、往南转着了两次,形成了一个很特殊的“拐子”,而远旬县就位于这特殊的位置上:

县城三面临水,大部分的小村子里都酿酒、烧酒,而且远旬县距离六国乱世前的厉朝国都很近:

“其中一家平远烧坊的酒,还被选为皇家御用的御酒呢!公子你们现在过去看,还能看见他们家门口挂着前朝御赐的匾额。”

小二讲得兴致勃勃,甚至还介绍了远旬县上各式各样的酒:

除了京城也有的米酒、黄酒,西北的烧酒不是京城里那种最便宜的苦酒,也不是关中用来提神、暖身的辣酒,“烧酒”在这里更像是一种酒类。

这种酿酒的方法传闻中来自西北高原,先将糯米、粳米或者秫米、大麦蒸熟,和麴酿放在酒瓮中摆放一段时间,有的是七日有的是十日。

等到瓮中渗出酒液,再以甑盛取、放在鬲上蒸取。

这样蒸烤出来的酒液清澈如水、味道极其浓烈,能酿出珍贵的异香。

“像公子您说的,酒香一日不散,那必定是远旬县的酒。不过远旬县的酒坊也是有讲究的,您过去看的时候还是要分清楚他们是叫酒‘房’还是酒‘坊’。”

云秋奇了:“这有什么区别讲究么?”

“自然是有的,”店小二竖起一根指头,“叫‘酒房’的,都是远旬县本地的,而且这种酒房的酒都是会对外贩售的。如果您需要的量大,给一部分定金,他们还能做好了送到府上。”

“如果是叫‘酒坊’的,您注意看,前面大多是取了两个嘉字作名,比如什么昌盛、荣裕、熙和之类的,而且您绕着那酒坊走一圈,也不一定能看到一个贩售的小窗户。”

“这就是南商的私人酒坊,是不对外卖酒的,一般规模也很小。”

“啊……”云秋想了想,有点儿不解,“那既然不对外卖酒,为何还要挂一个招牌呢?私人的酒坊不是自己酿自己的就好么?”

店小二笑了笑,“虽然不卖酒,可是俗话不是说么‘酒香不怕巷子深’,他们打出来的名号大多和他们的生意有关,也是一种宣传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