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闲话:感谢发卡姐姐(4437905)对我的支持,么么哒!想知道更多精彩内容,请在连城读书上给我留言
?
第113章 过渡
“掌柜的。”米洛来到胭脂铺子后,就见掌柜的和昨日一样悠闲的坐在柜台后面绣着花,铺子内还是空无一人可见这生意差到了什么地步。
掌柜的听到有人叫自己,抬头望去就看到了米洛,因为昨日刚见过所以掌柜的对米洛还有印象,甚至还记得齐飞扬放下手头上的东西站起身后有些一边招呼米洛一边疑惑的问道“今天怎么就你一个人来,你家当家的呢?”
掌柜的虽以女子之身开了这胭脂铺子,但和大多数人的想法都一样开铺子做生意的大多都是男子,更何况昨日齐飞扬也在掌柜的自然会下意识的觉得家里当家做主的人是齐飞扬。
“我家当家的读书去了,铺子的事情由我负责。”米洛解释道。
掌柜的听到米洛的话后眼中划过了一丝羡慕,道“没想到你家当家的还是个读书人这可真好,要是将来考取了功名你可就有福气了。”
“功名不功名的我到无所谓只要他对我好就行了,如果他对我不好哪怕做了官也没什么用不是吗。”米洛这话倒是真心实意的,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比真心更重要。
掌柜的对米洛的话好像有些不赞同,但两人到底交浅言深于是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说起了铺子“你今日来是想租下这铺子的吗?”
“是有这意向,只是掌柜的这二十两价格稍微高了一些你看十六两如何?”虽然米洛卖了方子之后不差银子,但赚钱不易能省一点是一点,而且租金可不是一次性付了了事的而是接下来许多年的。一年省个二三两十年也有二三十两了。
“十六两太少了,最多少一两银子。”这铺子来看过得人很多,但大多数都没了下文,第二次来的也就米洛了所以掌柜的也不想错过,毕竟多开一天的铺子她就要多亏一天的银子。
十九两?还是贵了点,米洛心中盘算了一下,至于十六两米洛也知道掌柜的不可能答应的,只是故意说低一点好还价罢了。
“十九两还是贵了一些,十八两如何我也不说十七两了,咱各退一步?”米洛想了想说道。
掌柜的闻言沉默不语在心中盘算起来,她的当家汉子是当账房的一个月大概有三两银子的收益,十八两差不多是他五个月的工钱了。而他们家一个月的嚼用差不多也就二两银子出头,十八两拿回家不算少了。
“成,那就十八两银子,你看是我们直接去找人写契约书签契约还是等你家当家的过来再说?”掌柜的想了半天还是同意了米洛的提议,担心米洛不能做主所以想着是不是等齐飞扬过来先再说。
米洛摇了摇头道“不用家里的事情我就能够做主,直接找人写契约书吧。”这也就他们去县城不方便,不然的话直接去县衙找专门管理租赁的文书当见证人写一份官方的契约书最安全,谁要违反了契约书上的内容的话可是直接要做牢的。
掌柜的听到米洛就能够做主眼中划过了一丝羡慕,她们家但凡要花大钱都要得到她家汉子的同意才行。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她也不会想着开个铺子赚点银子了,手头上没点银子真的是说话都没底气。
掌柜的关上胭脂铺子跟米洛找到镇上专门帮人写书的书生写了两份契约书,掌柜的因为不认识字还特意找来了她家当家的帮忙检查一下。等确认没问题后她才让丈夫签字然后她按下手印,而米洛因为认识字所以直接自己检查了一遍,确认没问题后就直接签下了名字。
等双方都签好名字后各持一份,掌柜的当家汉子见契约书已经签好没什么事了就回干活的酒楼继续做事去了。因为街上人太多,所以重新回到胭脂铺子后,米洛才拿出了钱袋将数出十八两银子将今年的租金交给了掌柜的。
“掌柜的你数一下。”米洛将银子递给掌柜的后说道。
掌柜的接过银子数了一下确认没问题后笑着冲米洛说道“我姓苗你以后叫我苗嫂子就成。”这铺子都不开了再叫掌柜的怪怪的。
“苗嫂子。”米洛顺着对方的意思叫了一声。
“成,那咱就这样,只是我这铺子还要几天时间才能收拾好你们还要再等个两三天才能搬进来。”苗嫂子看了一眼铺子里的东西,心中突然有些怅然,铺子虽然不大但所有的东西都是她一点一点做出来或者挑出来的,现在这铺子突然不开了苗嫂子还真有些舍不得。
米洛看了一眼还完好无损的柜子,冲着苗嫂子询问道“苗嫂子这些柜子你准备拿回家去自己用还是卖了?”
“这柜子我拿回家有什么用,自然是直接卖了它,怎么着你想要?”苗嫂子看出了米洛的意思,询问道。
米洛点了点头应道“对,我们准备开个杂货铺子,这些柜子拿来摆放东西正好。”
“成,你要是想要那就都拿去好了,给个二两银子就成。”苗嫂子当初定柜子的时候用的是比较普通的木料,打的也是最普通的样式所以价格并不算贵,这么几个柜子也才三两多四两不到。二两银子虽不能回本,但这柜子她已经用了几年了本来就有折损,要是卖给其他人的话还不一定有二两还要想办法搬运麻烦的很。
二两银子不算贵,因此米洛十分痛快的就将银子给了。
苗嫂子今日不但赚了二十两银子还将这些柜子都给解决了,心情好的很。因为不用解决柜子,只收拾一下摆放在铺子里的胭脂首饰快的很,一天时间就够了。
米洛环顾了一圈,心中也是充满了喜悦,马上就要有自己的铺子了真好。
要开铺子的话肯定要有牌匾才行,米洛突然想起他和齐飞扬商量了不少开铺子的事情,却将这最重要的牌匾给忘记了。